![]()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20世纪20年代,瑞典和英国科学家揭示了乳酸在肌肉无氧代谢中的作用[1],发现乳酸是缺氧组织的代谢产物,其血清水平可以反映组织氧合状况和代谢状态[2]。20世纪中后期,动脉血乳酸监测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乳酸水平的升高通常与组织灌注不足、低氧血症和代谢紊乱相关,尤其是在休克、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患者中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血乳酸作为急危重症临床实践中常用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其在评估患者组织灌注、氧合状态、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多个专业组织制定了相应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将乳酸作为休克、心肺复苏、创伤等急危重症及围术期的组织灌注和氧合状态评估与管理的重要指标。尽管如此,现有指南往往聚焦于特定疾病或病理生理状态,缺乏系统性;不同领域对于乳酸应用的推荐存在一定差异,包括监测时机、检测频率、采血方法、检测技术以及在不同患者群体(尤其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解读等,从而导致临床实践中出现不均一性。基于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和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学术组织,汇聚急诊与危重症领域专家,总结国内外最新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经过反复深入讨论,求同存异,制定了动脉血乳酸在急危重症应用的急诊专家学术共识。该共识旨在提升急诊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同质性,为急危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指导。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血乳酸在急危重症应用的急诊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34(10): 1352-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