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听患者心声,感叙事温度
Echoing Patients' Voices, Embracing Narrative Warmth
作者:陈敏婵,曾湘丽
发布日期:2025-01-09

陈敏婵,曾湘丽. 听患者心声,感叙事温度[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34 (1):77-77.

解决单个视频无法上传


在参与跟着专家出诊,陪着患者就诊的叙事医学实践活动后,我逐渐对叙事医学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我已是三年级的医学本科生,但这次作为见习生和志愿者走进医院接触患者,仍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跟随专业的专家教授出诊,不仅让我学习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掌握了更多的医患沟通技巧。在与患者的交流中,我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当今社会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看法和期望。

在精准医学出现之前,我们主要处于循证医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医生们像法官判案一样,依据证据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然而,医学面对的是有生命力和思想的人,而不是冰冷的数据。即便对于同样的疾病,治疗方案可能是固定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位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果对待所有患者的态度都一贯的表现为冷漠和机械化,那么就如同机器人一样缺乏人性。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循证医学时期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医生和患者在成为各自角色之前都是人,医患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医生如果只是单方面从疾病方面来诊治患者,会大大忽略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精准医学的出现正是强调了注重个体化的重要性,将医学人文摆放到更高的位置上。我们需要从数据化和唯科学主义的框架中分心,绝对不能忽视人文的重要性。在追求科学证据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和个人经历,确保医疗服务既科学又充满人文关怀。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坚信医学不仅是科学和技术的实践,更是人文关怀的艺术,亦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叙事人文的重要性。作为志愿者陪着患者就诊,让我从患者的视角窥见他们的就医苦恼;作为见习生跟着专家出诊,让我从医生的角度明白如何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这种双视角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叙事在当今医疗环境的位置。

1 走进门诊,与患者共情

在门诊志愿活动中,我接触到了很多患者,虽然大部分都只是向我寻路,但仍不缺一些不熟悉医院就诊流程和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陪着这些患者就诊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他们独自就医的不易和不便。其中一位因儿时小儿麻痹致残的阿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陪伴她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交流,最后还进行了访谈。阿姨提到,如果医生能够与她多聊一些生活上的话题,她会觉得自己的病情也随之好转不少。陪诊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天早上陪同这位阿姨在名医门诊候诊时,她拿出了纸笔,开始整理看病时需要陈述的内容,包括一些身体情况、饮食习惯以及用药情况等。起初我以为只是个人习惯,但随后发现候诊区大部分患者都会在进入诊室前做类似准备,因为医生整个看诊的时间很紧,如果不提前整理,很难完整地转述自己的病情。然而,在被叫到号时,阿姨匆忙中不小心把纸撒到了地上,其中一张正是需要带进诊室的笔记。尽管如此,她看了我一眼后,还是赶紧进入了诊室,生怕耽误了就诊时间。我在外面帮忙整理地上纸张时,不禁感叹,如果没有志愿者帮忙,阿姨会是多么无助和彷徨。但这也从侧面反映,门诊医生看病速度整体是快的,当然客观事实是每日就诊的患者多医生少。在如此短促的就诊时间内,患者没有时间去完整陈述,也就是说患者没办法去叙事。然而患者内心是渴望叙事的,但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国内当今的医疗环境很难去满足这一点。

在与更多的患者交流中,我意识到了叙事对于他们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倾听他们的叙事,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病情和需求。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患者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通过聆听患者的疾病故事,可以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并做出准确的诊断,还能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医从性。

2  立身诊室,医者仁心

作为见习生,在门诊跟随专家出诊过程中,让我从叙事医学的角度理解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在为期数天的见习中,内分泌科的教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他是湖南人,却能用流利的粤语与广州本地居民无障碍交流。教授总是微笑着迎接每一位进入诊室的患者,还能记住他们的特点,甚至是发型和体型的变化。患者进门后,他会像朋友一样先寒暄几句,然后通过他们的讲述为其诊断并开药。同时还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为患者科普,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并配合后续治疗。

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在接诊一位长期药物治疗的甲亢患者时,患者一步入诊室,教授立即认出了她,并注意到她的头发比上次见面时变短了,便笑着问:阿姨,好久没看到你啦,最近剪头发了?这一问明显感觉到患者头顶的乌云瞬间被吹走了。随后,在轻松的聊天中,教授得知她为了图方便,自行调整了用药的次数及剂量,在最近常感疲倦并伴口渴。通过进一步病史询问和针对性的检查,最后诊断为药物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阿姨像做错事的小孩样手足无措,然而教授并没有过多责怪,反而安慰道:这种病的治疗疗程是比较长的,你能坚持规律服药这么久已经很不错了,随后立即调整了药物剂量,再详细解释了这种疾病的特点、治疗疗程及方案,以及规律用药的重要性。阿姨听完后,马上保证说:我这次服药一定按时按量,也会按期过来复诊的,不信我们联手打不倒这个病。尽管只跟随这位教授学习了一个上午,但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在门诊观察专家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提问、倾听和表达同理心,从而更好地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引导患者有效叙事显然比强制中断对话更为重要。给予患者机会去讲述他们的故事,学会倾听,这正是与他们建立信任和共鸣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逐渐形成仅属于双方的沟通桥梁,拉近彼此的距离。因而问诊便可视作结识朋友,通过交流逐渐熟悉对方并了解病情,在这个过程中,将他们的症状、生活史和情感体验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叙事,这种综合性的叙事不仅有助于准确地理解患者的病情,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信任度。正是因为把患者视为朋友,也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苦楚,从而发自内心地给予关怀和同情。

3 反思成长,叙事升华

在参加这次跟着专家出诊,陪着患者就诊的叙事医学实践活动后,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更深刻体会到了医生这一职业的神圣职责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更是一种理性和人文的碰撞。

这次的门诊见习和志愿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并真真切切得感受到了叙事医学的力量。只有主动引导患者进行叙事,倾听患者的故事,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只有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各项专业技能,才能在医疗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只有在每一次接触和交流中,培养自己对患者的同理心和责任感,才能真正实现医者仁心的信念,为患者带来希望和关怀。

然而,当前的医疗环境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医疗资源的紧缺、患者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医患关系的紧张,现实中医生也常面临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和时间压力,所有这些因素也使得叙事医学的实践难度增加。但尽管如此,叙事医学依旧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倡导和实践叙事医学,让更多医疗工作者认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进而才能推动整个医疗系统的进步。

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叙事医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一名既有专业素养又具人文关怀的医生,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5.01.024

基金项目:广东省 2023 年度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粤教高函 [2024]9 号)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医患关系 人文关怀 患者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