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期刊中心
叙事医学中的故事性
Storytelling in Narrative Medicine
作者:赵斌    发布日期:2022-05-09    
赵斌. 叙事医学中的故事性[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678-678.

解决单个视频无法上传

人对听故事有先天的敏感,人对故事的喜爱是发自骨子里的。毛姆说: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一样根深蒂固。故事里有知识、有情感、有快乐,除了物质之外,故事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上的许多欲求。记得小时候,食品不如现在丰富,玩具也不多,每天能给大家带来寄托的事,就是听大人讲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侦探故事、宗教故事、爱情故事,有虚构的,有真实的,五花八门,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在精神娱乐当中。即使在当代时髦的语境下,任何娱乐、艺术、传播,都不可避免地闪露出了“故事”的存在,可以说故事串联起了当代媒体爆炸式的景观。故事让人有了依靠感,使精神不再孤单;故事拉近了人的距离,使彼此心灵有了相通;故事促进了合作,让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牢靠。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方式是多种多样,有的事件突如其来,如疫情、天灾、突发事件等;有的事情顺理成章,如老年病人的器官衰竭、肿瘤疾病的晚期转移。虽说同一件事的背景是相同的,就拿疫情来说,可疫情下的人与人不同,这样每一个医疗事件就变得独一无二,这就构成了医院是产生故事的“数据库”。也就难怪世界上的文学家,都喜欢以医院做背景,以病人和疾病作题材,书写医学的故事。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契科夫的《第六病室》、莫利亚克的《给麻风病人的吻》、加缪的《鼠疫》、托马斯·曼的《魔山》等等。那么作为叙事医学如何表现出它的故事性?

1、理性的医学

作为医院的主角——医生,是愿意从故事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还是乐于从客观平淡的数据去理性面对医疗本身,一定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为什么这样讲,就拿叙事这个词来说,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和有冲突的。医生采集病历就要与病人叙事,但这样的叙事是理性的。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可病占据了叙事的主体,任何感觉与疾病不相关的话语都被排斥在理性叙事之外。看似医患两个人聊的挺热闹,而且还可能是病人说的多,但病人说的许多话不算数,病历的模板是最终的“仲裁者”。在这样的叙事后就形成了疾病的格式化病历,之后针对病人一系列的医疗过程都会始于这份病历,如每天的病程记录,上级医生的查房意见等。最后医生记住了病,忘记了人。当有一天病人站在医生面前,说他就是医生曾经治过的病人时,医生会感觉一脸茫然。在医生的记忆里,病人是为疾病服务的,他们都是疾病的符号,如肺炎、哮喘、冠心病等。这些就构成了理性的医学。

2、医学的故事性

叙事医学中的故事性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这里病人被疾病的痛苦折磨,被死亡的恐惧威胁,所以每一位病人的故事都不会带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而是发自内心骨子里的真实。一般来讲,评价一件事是否有故事性都是从时间性、独特性、因果/偶然性、主体间性和伦理性着眼。叙事医学就是通过讲故事把医者与病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管是谁说,谁听,临床出现的事件都有时间这个大前提。时间不同,得病的种类不同,得病的概率也不一样,这就是医学故事中时间的重要性。得病有其因果关系,也存在病因不清的偶然性,新冠疫情来了,同一个屋檐下都是易感人群,有人得病了,有人健康如常。对得病的人,因果关系清楚,对不得病的人,只能归结于偶然性了,这不就是故事中的冲突性吗?再一个要说的,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病人身体的反应性因人而异,心理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恐惧感也有差别,有些病人初期是轻症,有些病人一旦感染就是重症,这就是同一个疾病在不同人身上的特殊表现,临床让每一个病例都变得不可复制,当然这也给了临床故事增加了吸引眼球的亮点。

病人与医生是一对关系,这对关系在医学中,各有其意义,互相影响,不可替代,所以两者都应视作主体,而无所谓主次。我们熟知的故事都是在解读各种关系,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故事的精髓,均是以主体间性存在,人物关系处理得好,故事就会栩栩如生。另一个要强调的,故事总是以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出发点,以期使人向善,而伦理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医学中的诊断和治疗,每一步都会留有医生从伦理角度的思考和决策。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如果临床医学以病人为主导,以人学为理念,医学就需要从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叙事开始,也就是叙事医学的故事性。

一旦病人与医生进入到这种故事关系,就会看到双方在故事中,情绪是饱满的,心态是平和的。故事让病人有了敞开心扉,一吐为快的轻松;故事让医生放弃了刻板的思维,从人学的角度看待疾病。叙事医学的故事性,捅破了医患之间隔阂的窗户纸,缓和了彼此之间不平等的尴尬关系。人人都有听故事的兴趣,也一定有讲故事的欲望。医患在听与讲的互动中,看到了医学技术的局限,也体验了带有人情味的医学照护。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谈一下医学中的故事性。

上中学的时候,一名叫徐迟的作家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介绍了数学家陈景润是如何在政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执迷忘我的论证每一个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这一世界数学难题。我是一口气把这篇文章读完,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影响,当时就立下了以数学作为自己未来主攻方向的决心。之后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我都花了很多的时间学习数学。当然,一项目标的实现除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外,还应该具有一点点天分。由于我在两方面都没有优势,所以,与数学研究失之交臂。但是,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实的故事可以打动人,可以为今后的发展设定目标,更可以激发内心的动能向着目标努力。

后来当了医生,发现身边的每个医疗事件,都可以把它看做一个真实的小故事。记得有一次在急诊,警察送来一个满身酒气,神志不清的年轻老外。检查发现,病人髋部、胫骨骨折;肺CT显示,有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表现;腹平片,肚子里有一串高密度影,闪着亮光。当时,觉得这个病人没准是个艾滋病或是吸毒的,说不定肚子里还藏着毒品?到了第二天早上,病人的神志好些了,可是一直拒绝和我们交流。我们还在猜测这个病人的种种背景,总觉得他的背后有故事。然而,后来的化验证实病人没有艾滋、梅毒和肝炎类的传染病。再往后,联系到了病人所在国的领事馆和他在北京的朋友,我们对病人的身份有了大概的了解。病人20出头,是来中国打工,在北京郊外的一家幼儿园当外教,除了平时喜爱喝酒,其他与常人一样。病人在他自己的国家不知何原因曾有过几次自杀倾向,还做过一次腹部的手术。经过这些日子对病人的精心治疗和照顾,病人的病情慢慢好起来了,也能和我们简单交流,我们对他也没有了最初的猜疑。他的肺CT经过多科会诊,考虑是酒后摔倒所致的肺挫伤,确实这样的影像特征比较少见。而腹部异物,考虑是腹部手术后,残留的植入物。

在急诊,第一眼见到的,并不一定都是对的,也有些疾病看到的只是冰山上的一角。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谜底会一层一层揭开,而一个又一个的真相会浮出水面。临床的每一个病例,都是由一系列故事所组成。里面有你不知道的技术,也有读不懂的情感,更有不愿启齿的秘密。只有我们大家放下心结,相互信任,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写出来、讲出来,才能赢得彼此的了解;才能让这个世界更真实;才会把我们的智慧叠加起来;才能让医患之间的温馨感弥补技术上的缺憾。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CHARON R2015.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郭莉萍,魏继红,张瑞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5. 02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