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急诊医学学科建设
作者:何小军,马岳峰,张国强
发布日期:2021-12-30
我国急诊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经历三十几年、几代急诊人的努力与奋斗,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症监护”的急诊医疗体系,科室规模与专业人员数量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2009年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不仅从制度上规范了人员的准入、设备的配备及区域的布局,尤其强调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使急危重症序贯救治成为可能,也标志着急诊从功能科室向专业学科蜕变。2018年由陈玉国教授、吕传柱教授牵头发起的“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以急诊急救大联盟和急诊专科医联体为抓手,整合全国的急诊医疗资源,落实国家的“分级诊疗”与“五大中心建设”规划,急诊医学的发展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无论是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还是常态下的急危重症的救治,急诊所发挥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学科的社会影响力与专业认同度仍亟待提高与加强。因此,如何丰富急诊医学科的内涵,提升学科的影响力与认同度,实现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每一个急诊人思考。
何小军,马岳峰,张国强 . 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急诊医学学科建设[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31(1): 1-3.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1.001
关键词:
急诊医学
学科建设
急诊联盟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1)
刘双庆.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急诊实习医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22,42,10:911-914
2)
江华. 后疫情时代的智能急诊医疗体系建设展望[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3:25-28
3)
张国强. 从非典型肺炎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疫情时代下的急诊定位与思考[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3:8-11
4)
张海红. 高质量发展下急诊医学现状分析与面临困境的对策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3,30,3:354-357
5)
王钰炜. HIT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在智慧化急诊预检分诊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6:846-849
6)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县城急诊急救学组. 中国县级医院急诊急救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建设[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12:1721-1724
7)
石爱丽. 创伤急救数字化绿色通道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9:1264-1267
8)
辛善栋. 第一目击者AED除颤成功救治心脏骤停患者1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1:113-115
9)
盛松. 德尔菲法构建中医急诊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23,32,12:2225-2229
10)
杜力文. 线上教育方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科教育的应用与探索[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2:274-276
11)
何小军. 急危重症医学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8:1020-1023
12)
吕传柱. 急诊医学学科发展与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
——也谈对急危重症护理的启发[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3,4,1:10-16
13)
黄浩. 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置信职业行为指标的构建与验证[J]. 中华护理杂志,2023,58,9:109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