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热射病的降温方式进展
Progress in cooling methods of heat stroke
作者:汪正权,陆雯,高金丹,张骏,周瑜枫,蔡荣,何瑞钦
发布日期:2021-09-01

热射病是中暑的最严重阶段,是从热痉挛或热衰竭发展而来的一系列疾病中最危险的一种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临床特点是高热(高热的原因是过度运动或暴露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产生热应激反应,当热量累积超过热量散失时,核心体温升高)[1]。临床上,热射病的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极端高热(通常 > 40.5 ℃)[2-3]。根据其发病原因,热射病可分为经典型和劳力型。热射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核心体温的峰值以及高热持续的时间,立即进行全身降温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4-5],因此,快速有效的降温是治疗的基础[3-6],常规做法是把目标温度降至39 ℃(38.0~38.5 ℃最适),以降低临床恶化的风险[3]。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快速、有效的降温可以提高热射病患者的存活率,但关于最佳降温方法的争论仍在继续。目前关于热射病的降温方式缺乏大型对照临床研究,而在实验性热射病模型中,健康志愿者的降温往往比实际热射病患者的效果要好,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使用冰水浸泡或蒸发加对流降温。本文就热射病的降温方式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汪正权,陆雯,高金丹,张骏,周瑜枫,蔡荣,何瑞钦. 热射病的降温方式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30(9): 1157-1160.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1.09.024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8ZH037)

关键词: 热射病 降温方式 进展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汪正权. 血小板动态变化在早期热射病预后中作用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12:1708-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