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
作者: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组
发布日期:2016-08-04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罹患数百万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其唯一救治措施,但救治成功率低,出院存活率<7%,神经系统损伤是其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1-3]。“治疗性低温”(therapeutic hypothermia),国内习惯称为“亚低温”(mild hypotherima)是为了减轻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而进行诱导的轻中度低温(32~34 ℃),是CA患者经过CPR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进一步脑复苏治疗的最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唯一被临床证实能够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方法。最新一项大规模临床证据表明,目标温度33 ℃和36 ℃有相似的神经功能预后[4]。为了反映最新推荐目标温度范围的变化,《201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采用了“目标温度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的概念[5]。CA后TTM就是应用物理方法把体温快速降到既定目标水平,并维持在恒定温度一段时间后缓慢恢复至基础体温,并且避免体温反弹的过程[5]。在国外,TTM已经成为CA患者ROSC后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应用。所以希望通过制定CA后TTM专家共识让更多的国内同行对TTM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将TTM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服务于CA患者。
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组. 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25(8): 1000-1006.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8.006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复苏
目标温度管理
专家共识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1)
刘相圻. 论针刺水沟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可能性[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04:337-339
2)
雷远丽. 温州地区开展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1,05:304-309
3)
龚平. 理想CPR(iCPR):我们的差距与希望[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1:11-15
4)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1:22-29
5)
齐猛. 解读美国神经重症学会目标温度管理实施循证指南[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06:518-523
6)
吴昊. 应用控制性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患者[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12:1732-1734
7)
李双磊.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神经系统的维护[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9,17,4:249-251,256
8)
闫静,李育苏.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8:1054-1056
9)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CPR)实践路径[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10:1197-1203
10)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成人急危重症脑损伤患者目标温度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3:282-291
11)
林财威. 体外循环心肺复苏的实施与管理[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10-13
12)
马莉. 北京市护理人员对心脏骤停患者目标体温管理的现状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9:1373-1378
13)
赖芳. 对AHA心肺复苏指南2018中亚低温治疗的评述及建议[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2:137-141
14)
张玉曼. 心搏骤停患者目标体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4:621-627
15)
李丹. 甲状腺功能减低合并高效氯氟氰菊酯中毒呼吸、心搏骤停一例[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1:1331-1332
16)
邵伟婧. 不同时间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鼠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1:31-36
17)
王娟. 心脏骤停复苏后凝血-纤溶改变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11:1402-1406
18)
宋春霞. 心搏骤停患者目标体温管理指南的质量评价[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9:49-52,56
19)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 神经重症目标温度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2,21,7:649-656
20)
李佩娟. 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的最新评价[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4:432-435
21)
杜兰芳. TTM-2结果公布,复苏后目标温度如何选择[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1:4-6
22)
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神经学组.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早期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22,8,1:1-15
23)
逄利. 心肺复苏后的目标体温管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1:13-16
24)
曹闻亚. 危重症患者目标温度管理期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23,45,2:2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