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确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8例,根据PCI术后ST段回落程度分为两组,即ST段回落组及ST段无回落组,分别为137人及41人。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即刻测定H-FABP及cTnI,并在PCI术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再分别测定H-FABP浓度,PCI术后12小时及24小时测定cTnI。测定PCI术后2小时ST段回落幅度(ΣSTR)。结果 ST段回落组及ST段无回落组PCI术前人口统计学资料无显著区别。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H-FABP明显高于术前(P<0.05),ST段回落组患者于24 小时H-FABP恢复至术前水平,而ST段无回落组患者H-FABP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FABP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PCI术可影响H-FABP变化,ΣSTR≥50%与H-FABP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有利于判断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
张健,李春盛.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中的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22(6): 61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