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面对各类灾害事故时,需要动用当地乃至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去进
行高水平的现场救援,最终体现灾害医疗救援的核心目的,即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尽最大努力去挽救更多伤病患者的生命
。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进行准备以应对灾害事件的发生[1]。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在过去诸多灾害救援过程中暴露出救援水平低下,各自为政、缺乏共识等使得救援现场异常混乱,还与发达国家之
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缩小差距最快最好的方法便是进行标准化灾害医学教育普及[2]。但灾害医学教育不同于日常的
临床医学教育,灾害发生后,面对大量的伤病患者,因救援人员、物资和时间均不充足,不可能在救援现场进行实战指
导。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持续战争、恐怖频发等极度危险地带,不可能有对多数伤病患者救援的经验,即使在自然灾害
频发的美国和日本富有灾害医学救援经验的医师也很缺乏。目前在国外开展的灾害医学教育,是由灾害医学专家或灾害
学会等根据既往自身经验事先作成教学蓝本,采用以非床旁直接的医疗教育培训 (off the job training, OFF-JT)为
主的方式在全球数十个国家进行[3]。该方法培训已成为国际化标准有近30余年的历史。鉴于我国目前急需培养一支
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灾难救援队伍,积极引进国际化标准的灾害医学培训模式,是当前形势之所需[4],也是
医疗事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1大型灾难医疗管理与支援教育课程
(major incident medical management
and support,MIMMS)[5]1.1MIMMS教育课程主要内容
MIMMS教育课程是由英国开发,慈善团体charity经营专门针对培养专业灾难医疗救护人员开展的医疗教育,它包括讲义
和训练两个部分,主要研究院外特殊环境下系统的灾害教育和训练方法[6]。作为在灾难现场全部组织和人员的共识
,通用语言而使用。最初每期培训仅为少数人(24人以下)开设,近年来培训的对象和规模逐渐扩大。
1.2MIMMS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
灾难发生后在救援现场的活动原则和优先顺序用英文简写概括为“CSCATTT”,包括C(command and control确立指
挥命令系统)、S(safety安全)、C(communication通讯和信息交流)A(assessment评估)、T(triage检伤分类)、T
(treatment现场处置和治疗)、T(transportation转运)7项。 见表1。表1灾难现场活动原则(中英文对照)和优先顺序
Command and Control〖〗确立指挥命令系统Safety 〖〗安全Communication 〖〗通讯和信息交流Assessment 〖〗评
估Triage〖〗检伤分类Treatment 〖〗现场处置和治疗Transportation 〖〗转运
“CSCA”属于灾难中的医疗管理(medical management)部分,“TTT”则属于医疗支援(medical support) 部分。灾
难现场的活动,要严格按照该内容的顺序进行施行。即:首先确立指挥命令系统,在确保安全、建立流畅的通讯和广泛
的信息交流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检伤分类、现场处置和治疗以及转运。当救援现场情况发生变化或需要重新判断时,可
反复进行CSCATTT的活动。该救援原则适用于所有的灾难现场,包括医院内应对灾难,所有救援人员都应该遵守该原则
,尤其对于救援现场行医疗服务指挥的人员来讲更为重要。
1.3MIMMS教育的意义
其意义在于MIMMS的教育内容涵盖了灾害准备、应对、恢复3个阶段,特别强调准备阶段,“准备”不仅是物资器材
的准备,还应包括制定计划、教育以及培训,而且对事先想定的“所有危险状态”必须制定计划(all-hazard
approach),在灾害救援中都可使用同一系统应对的理念,其现场处置的内容和方法不分国家制度的差别、民间组织和
部队组织体系的不同,都是一个完整流程和统一应用标准。
2紧急事态训练体系(emergo train
systemTM,ETS)教育2.1ETS教育概况
ETS是由瑞典开发,灾害医疗/外伤医学教育研究中心(Centr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Disaster Medicine &
Traumatology)经过20年开发研究的灾害演习体系,Emergo在瑞典语中为“紧急事态”的意思,是灾害和急救医学训练
使用的教育模拟体系,它可以模拟各种事故和灾难现场,能够对不同水平人员的救援能力进行教育、指导、管理以及检
验其方法的正确性。以瑞典为中心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空军以及众多国家采用该模式培训已达20年以上[7]。
2.2ETS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
ETS的特征为 “有限的人、物、时间+决定方案”,即“受训者使用有限的人和物资源,利用各种信息传递手段,
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做出自我判断(如何救援),对灾害进行实战演习的综合训练”,这也是与既往的训练手法不同的
特点。ETS是根据剧本在白板上模拟“灾害现场”,使用带有磁铁的贴画做成人形,受训者根据现场状况,收集资料汇
报灾情,对人形道具进行包括救出、检伤分类、应急处理、选择转运方法和医院进行转移的一系列过程,直至全部救援
完成。特别需要提出人形道具上均标有相应的病情资料,受训者可根据这些资料来判断患者的疾病状态或紧急危重程度
,以便做出正确的检伤分类或应急处理等。而且将患者转入医院后还可通过对人形道具添加的伤情进行管理和治疗。本
演习训练内容适合医疗救援相关的所有人员,无论规模大小均可进行演习,人数较少时主要训练部署能力,人数较多时
则进行综合训练,且在演习中或完成后随即可以进行讨论,让全部参与人员可分享和思考其中的得失以及显露的问题。
2.3ETS教育的意义
ETS教育的意义在于模拟灾害现场,通过视觉的冲击,身临其境感受医疗救援的压力、快乐和成就感等,极易理解
灾害医疗的整体构架、救护活动的流程,能够理解个人判断对救灾部署决定的重要性,此外还可检验现行的应对体系在
实际训练中是否安全妥当。
3我国开展国际化标准教育课程的意义
以上两种是具有代表性的灾害医学教育体系,目前在多个国家地区作为灾害医学标准化教育使用。作为意外事故和
灾害多发的我国,参考MIMMS和ETS的灾难医学教育方法来培养我国合格的标准化医疗救援人才,不仅是国民的期盼,而
且对提高我国灾难医疗救援的发展以及学科建设有极高的意义。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大敌,目前在全球统一的减灾行动
中,我国势必会加强双边与多边,区域性与国际性的合作,国际化标准教育不仅可增强人们的灾害意识,提高灾害救援
水平[8-9],而且使用统一标准进行相互国际医疗交流,也是“国际救援一体化”的形势所趋。
参考文献
[1]Mills EJ,Robinson J,Attaran A,et al.Sharing evidence on humanitarian relief. [J].BMJ,2005,331
(7531):1485-1486.
[2]Wang TL. Disaster medicine training for paramedics in Taiwan[J].Ann Disaster Med,2006,4(2):60-65.
[3] Arnold JL.Disaster medicine in the 21st century: Future hazards, vulnerabilities and risk
[J].Prehospital Disaster Med,2002,17(1):3-11.
[4]杜晶,杨建伟,张励才. 关于构建灾害医学中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平台的思考. [J].西北医学教育,
2009,17(2):415-416.
[5]Advanced Life Support Group.The practical approach at the scene //Major incident medical management
and support[M].2nd ed. BMJ, 2002:96-99.
[6]Markakis C, Dalezios M, Chatzicostas C.Evaluation of a risk score for inter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Emerg Med J,2006, 23(4):313-317.
[7]Lennquest S. The emergotrain system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disaster preparedness:15 years of
experience [J].Int J Disaster Med,2003,1(1):25-34.
[8] Rubin M.What not to do in EMS,What we don’t teach student maybe just important as what We do?
[J].Emerge Med Serve,2007,36(10):105-113.
[9]Selzman JG,Page DI.Paramedic student adherence to the 118-tional standard curriculum
recommendations[J].Prehospital Emerg Care,2007,11(4):448-452.
(收稿日期:2012-06-11)
(本文编辑:郑辛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