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cTnI in multiple trauma with myocardial contusions
作者:苏磊,彭娜,唐丽群
发布日期:2012-05-15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I(cTnI)在多发伤并心肌挫伤(MC)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98例并钝性胸部伤的多发伤患者分为两组,合并MC组48例,非MC 组50例,比较cTnI和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和肌酸激酶比值(CKMB/CK)不同界值及二者联合在两组患者中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分析;研究cTnI和MC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CKMB/CK≥3%比较,cTnI≥0.60 ng/ml特异性显著增高(90% vs 60% ,P<0.01),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64.6% vs 62.5%,P>0.05 );联合检测cTnI≥0.60 ng/ml 和CKMB/CK≥6%较单独检测cTnI≥0.60ng/ml或CKMB/CK≥6%敏感性显著提高(85.4% vs 66.7% ,P<0.05)(85.4% vs 27.1%,P<0.05),但较cTnI≥0.60ng/ml特异度无显著下降(84% vs 90% ,P>0.05)。cTnI水平与多发伤并MC患者ISS评分呈正相关(γ=0.534 , P<0.01);与cTnI轻中度异常组比较,cTnI重度异常组死亡率明显增加(P=0.001)。 结论 cTnI≥0.60 ng/ml对多发伤并MC诊断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MC的常规血清学诊断指标,其联合CKMB/CK≥6%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cTnI可以作为多发伤并MC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指标。
苏磊,彭娜,唐丽群. 脓毒症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4): 345-350.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4.003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1)
王文华. 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4:341-344
2)
高爽.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4:416-421
3)
陈隆望. 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对脓毒症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2:1373-1378
4)
张娙. 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在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1-13
5)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3:274-287
6)
高爽. 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73-78
7)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3:193-206
8)
衡军锋. vWF和ADAMTS13活性对脓毒症患者早期预后评估的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0:871-875
9)
许燕京. 抗凝血酶Ⅲ对脓毒症DIC的早期诊断价值:附445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02:127-132
10)
魏捷. 119例脓毒症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的临床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8:905-911
11)
陶兰亭. 扶正固本法治疗脓毒症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0:1535-1539
12)
林静. 联合检测TM、TAT、PIC、t-PAIC水平对DIC的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2:14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