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Vol. 32 Issue (11): 1476-1480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11.008
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对院前急救需求的变化特征——浙江省优化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时期院前急救数据分析
蔡文伟 , 缪小燕 , 吴智文 , 付金 , 石爱丽 , 陈闪闪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杭州 310014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冠疫情防控落实“新十条”期间浙江省院前急救需求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接入浙江省省域一体化平台(简称省平台)的26家急救中心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十条”实施前一周至实施后第六周(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8日)期间,120电话呼入量、救护车出车量、院前急救疾病类型、患者年龄构成和院前急救质控指标等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 从“新十条”实施第二周(2022年12月15日至21日)开始,120电话呼入量和救护车出车量出现快速增加,最高峰出现在实施第三周(2022年12月22日至28日)。疾病类型中,症状体征异常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和占比均明显增加,分别于第三周(2022年12月22日至28日)、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达最高峰。“新十条”实施第二周后,71~100岁的高龄患者明显增加,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达高峰,占总数的60.76%。疫情期间,急救调度、救护车出车和医疗等各项质控指标均出现波动,但变化幅度不大。结论 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期间,浙江省院前急救需求出现明显特征性变化,但院前急救质量基本稳定。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院前急救    变化特征    疾病类型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due to epidemics of sudde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Data analysis of pre hospital first aid during the period of optim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Zhejiang Province
Cai Wenwei , Miao Xiaoyan , Wu Zhiwen , Fu Jin , Shi Aili , Chen Shansha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during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10 new measures" in Zhejiang province. Methods The data of 26 emergency centers connected to the provincial integration platform of Zhejiang Provinc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rovincial platform")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one week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10 new measures" to the sixth week after implementation (December 1, 2022 to January 18, 2023). T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included: the number of 120 calls and ambulance services, the types of disease, age composition of patients, performance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Results From the second week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10 new measures" (December 15 to 21, 2022), the number of 120 calls and ambulance services were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peak occurred in the third week of implementation (December 21 to 28, 2022). Among the types of diseases, the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ymptom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reaching the highest peak in the third week (December 21 to 28, 2022) and the fourth week (December 29, 2022 to January 4, 2023) of implementation, respectively. After the second week of implementation, the number of elderly patients aged 71 to 100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reaching a peak in the fourth week (December 29, 2022 to January 4, 2023), accounting for 60.76% of the total.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the quality control indicators such as emergency dispatch time, ambulance dispatch time and medical treatment all fluctuated, but the changes were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10 new measures", there were obvious characteristic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pre-hospital emergency in Zhejiang Province, but the quality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was basically stable.
Key words: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COVID-19    Pre-hospital emergency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Type of diseases    

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面广,发生流行对人民健康及社会稳定带来较大的影响。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发布[1],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全面调整,新冠感染人数显著增多,群众就医需要明显增加,对院前急救、发热门诊、急诊和重症病房的影响最大。浙江省于2021年底完成了省域一体化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简称省平台)建设,全省院前急救数据实时上传省级平台,真实完整地记录下了本次优化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期间(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8日,以下简称“‘新十条’实施”)院前急救需求的变化特征,对今后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有效应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数据来自省平台“浙里急救”系统。系统由1个省级急救指挥中心,1个省级院前急救质控中心,11个市级急救中心和66个县(区)级急救分中心组成[2]。本研究选取其中26家急救(分)中心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中提取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2日疫情期间的全部院前急救数据。

1.2 研究方法

26家急救中心中,市级急救中心4家,区县级急救分中心22家。有120电话调度坐席49个,救护车542辆,覆盖面积58 32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182.16万。26家急救中心均使用信息化调度系统,实时记录院前急救全过程数据。

通过“浙里急救”管理后台对26家急救中心的数据进行提取,包括120电话呼入量和救护车出车量,院前急救各项质控指标和院前急救电子病历数据等。根据疫情发生发展过程,以2022年12月1日为起点,以一周为时间间隔,将疫情过程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新十条”实施前一周(2022年12月1日至7日),“新十条”实施第一周(2022年12月8日至14日),“新十条”实施第二周(2022年12月15日至21日),“新十条”实施第三周(2022年12月22日至28日),“新十条”实施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新十条”实施第五周(2023年1月5日至11日)和“新十条”实施第六周(2023年1月12日至18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基于SPSS 26.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根据计量资料分布特点,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十条”实施期间院前急救工作量

“新十条”实施前一周,26家急救中心的平均120电话呼入量为2 153次/d,救护车出车量为763次/d。“新十条”实施第一周(2022年12月8日至14日),120电话呼入量和救护车出车量增加不明显,从“新十条”实施第二周(2022年12月15日至21日)开始,120电话呼入量和救护车出车量出现快速增加,120电话呼入量最高峰出现在“新十条”实施第三周(2022年12月25日,“新十条”实施第18天),达到4 374次/d,为实施前的2.03倍。救护车出车量最高峰也出现在“新十条”实施第三周(12月27日,“新十条”实施第20天),达到最高,平均2 000次/d, 为实施前的2.62倍。此后,120电话呼入量和救护车出车量缓慢下降,2023年1月18日降至实施前水平(见图 1表 1)。

图 1 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前后浙江省26家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工作量统计 Fig 1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120 calls and ambulance services of 26 emergency cent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0 new measures"

表 1 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前后26家急救中心120电话量与救护车出车量比较(次)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120 calls and ambulance services of 26 emergency cent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0 new measures" (times)
指标 实施前一周 实施第一周 实施第二周 实施第三周 实施第四周 实施第五周 实施第六周
120电话总数 15 073 14 899 20 314 28 745 25 422 20 211 15 669
120电话日平均数 2 153 2 128 2 902 4 106 3 632 2 887 2 238
救护车总数 5 343 5 166 7 641 12 791 12 377 9 342 6 110
救护车日平均 763 738 1091 1827 1768 1334 873
2.2 “新十条”实施期间院前急救疾病类型

“新十条”实施期间(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8日)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发生明显变化,症状体征异常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和占比均明显增加,分别于第三周(2022年12月22日至28日)、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达最高峰。创伤和中毒患者数量和占比明显减少,至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达最低值(见表 2)。

表 2 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期间26家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变化情况(例,%) Table 2 Changes in the types of disease in 26 emergency center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0 new measures"(cases, %)
疾病谱 实施前一周(n=15 073) 疫情一周(n=14 899) 疫情二周(n=20 314) 疫情三周(n=28 745) 疫情四周(n=25 422) 疫情五周(n=20 211) 疫情六周(n=15 669) F/χ2 P
创伤 6 563(43.54) 6 614(44.39) 6 173(30.39) 3 694(12.85) 3 081(12.12) 4 040(19.99) 4 350(27.76) 11 020.749 < 0.001
理化损伤 41(0.27) 19(0.13) 43(0.21) 52(0.18) 51(0.2) 22(0.11) 22(0.14) 18.345 0.005
中毒 859(5.70) 861(5.78) 626(3.08) 328(1.14) 445(1.75) 754(3.73) 914(5.83) 1 447.271 < 0.001
症状体征异常 2 470(16.39) 2 533(17) 6 681(32.89) 13 754(47.85) 10 858(42.71) 7 066(34.96) 4 712(30.07) 7 414.701 < 0.001
神经系统疾病 1 626(10.79) 1 476(9.91) 1 751(8.62) 2147(7.47) 1337(5.26) 1221(6.04) 1 083(6.91) 641.883 < 0.001
呼吸系统疾病 591(3.92) 718(4.82) 1 294(6.37) 3 711(12.91) 5 476(21.54) 3 626(17.94) 1 858(11.86) 5034.118 < 0.001
心血管系统疾病 591(3.92) 699(4.69) 725(3.57) 1 118(3.89) 936(3.68) 831(4.11) 625(3.99) 36.005 < 0.001
消化系统疾病 675(4.48) 551(3.7) 792(3.90) 805(2.8) 740(2.91) 568(2.81) 508(3.24) 145.430 < 0.00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17(2.10) 294(1.97) 337(1.66) 414(1.44) 282(1.11) 321(1.59) 251(1.6) 82.094 < 0.001
血液系统 17(0.11) 60(0.4) 43(0.21) 57(0.2) 56(0.22) 51(0.25) 42(0.27) 31.137 < 0.001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193(1.28) 148(0.99) 223(1.10) 342(1.19) 333(1.31) 251(1.24) 149(0.95) 18.361 < 0.001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58(1.71) 119(0.8) 473(2.33) 750(2.61) 783(3.08) 659(3.26) 293(1.87) 335.150 < 0.001
精神和行为障碍 72(0.48) 100(0.67) 95(0.47) 109(0.38) 112(0.44) 95(0.47) 188(1.2) 152.348 < 0.001
耳鼻咽喉疾病 101(0.67) 88(0.59) 128(0.63) 126(0.44) 97(0.38) 95(0.47) 118(0.75) 41.261 < 0.001
皮肤疾病 29(0.19) 4(0.03) 14(0.07) 23(0.08) 18(0.07) 26(0.13) 36(0.23) 50.097 < 0.001
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系统疾病 56(0.37) 43(0.29) 39(0.19) 63(0.22) 53(0.21) 42(0.21) 64(0.41) 31.567 < 0.001
妇产科疾病 213(1.41) 136(0.91) 158(0.78) 187(0.65) 81(0.32) 65(0.32) 100(0.64) 226.300 < 0.001
儿科及新生儿疾病 109(0.72) 167(1.12) 355(1.75) 543(1.89) 117(0.46) 38(0.19) 27(0.17) 697.552 < 0.001
心搏呼吸停止 48(0.32) 52(0.35) 53(0.26) 115(0.4) 99(0.39) 59(0.29) 45(0.29) 11.625 < 0.001
其他 249(1.65) 219(1.47) 307(1.51) 402(1.4) 470(1.85) 384(1.9) 287(1.83) 33.711 < 0.001
2.3 “新十条”实施期间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新十条”实施期间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实施前期,患者年龄以51~60岁占比最多。从“新十条”实施第二周(2022年12月15日至21日)开始,年龄为71~100岁的高龄患者明显增加,“新十条”实施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时,71~100岁年龄段患者占总数的60.76%,为实施前的2倍(见表 3)。

表 3 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期间26家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年龄构成情况(例,%) Table 3 Changes in age composition of patients in 26 emergency center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0 new measures" (cases, %)
年龄段 实施前一周(n=5 351) 疫情一周(n=5 360) 疫情二周(n=7 619) 疫情三周(n=12 944) 疫情四周(n=13 093) 疫情五周(n=10 830) 疫情六周(n=6 981) F/χ2 P
< 1岁 10(0.19) 9(0.17) 32(0.42) 61(0.47) 17(0.13) 12(0.11) 10(0.14) 57.235 < 0.001
1~10岁 12(2.30) 168(3.13) 337(4.42) 446(3.45) 150(1.15) 115(1.06) 73(1.05) 450.781 < 0.001
11~20岁 177(3.31) 186(3.47) 293(3.85) 233(1.80) 121(0.92) 145(1.34) 112(1.60) 341.153 < 0.001
21~30岁 396(7.40) 421(7.85) 572(7.51) 702(5.42) 448(3.42) 406(3.75) 398(5.70) 332.038 < 0.001
31~40岁 569(10.63) 578(10.78) 742(9.74) 804(6.21) 635(4.85) 696(6.43) 561(8.04) 403.301 < 0.001
41~50岁 689(12.88) 628(11.72) 707(9.28) 820(6.33) 740(5.65) 781(7.21) 668(9.57) 463.977 < 0.001
51~60岁 1 002(18.73) 946(17.65) 1 230(16.14) 1 497(11.57) 1 287(9.83) 1 278(11.80) 1 040(14.90) 484.528 < 0.001
61~70岁 762(14.24) 827(15.43) 1 170(15.36) 1 894(14.63) 1 718(13.12) 1 317(12.16) 1 024(14.67) 66.650 < 0.001
71~80岁 823(15.38) 802(14.96) 1 269(16.66) 2 924(22.59) 2 955(22.57) 2 153(19.88) 1 259(18.03) 333.623 < 0.001
81~90岁 634(11.85) 647(12.07) 1 064(13.97) 2 879(22.24) 3 905(29.83) 2 980(27.52) 1 413(20.24) 1599.155 < 0.001
91~100岁 163(3.05) 147(2.74) 199(2.61) 666(5.15) 1095(8.36) 931(8.60) 416(5.96) 628.884 < 0.001
> 100岁 3(0.06) 1(0.02) 4(0.05) 18(0.14) 22(0.17) 16(0.15) 7(0.10) 13.633 0.034
2.4 “新十条”实施期间院前急救质控指标

新的疫情应对措施对院前急救的各项质控指标产生一定影响。“新十条”实施期间(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8日),急救调度、救护车出车和医疗的各项质控指标均出现波动,但是大部分指标与实施前的变化幅度不大(见表 4)。

表 4 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期间26家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质控指标变化情况 Table 4 Changes in performance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in 26 emergency center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0 new measures"
指标 实施前一周(n=15 073) 实施第一周(n=14 899) 实施第二周(n=20 314) 实施第三周(n=28 745) 实施第四周(n=25 422) 实施第五周(n=20 211) 实施第六周(n=15 669) F/χ2 P
10秒摘机接警率a 14 872(98.67) 14 661(98.40) 19 890(97.91) 28 104(97.77) 25 007(98.37) 19 897(98.45) 15 496(98.90) 115.033 < 0.001
摘机时间(s, )b 2.86±0.10 2.87±0.05 2.90±0.08 3.02±0.13 2.86±0.09 2.83±0.08 2.76±0.05 6.018 < 0.001
及时派车率a 14 846(98.49) 14 621(98.14) 19 781(97.38) 27 664(96.24) 24 497(96.36) 19 606(97.01) 15 361(98.04) 346.261 < 0.001
派车时间(s)b 88.29±36.88 60.29±1.50 79.86±19.45 227.43±43.35 199.14±48.05 118.86±30.13 68.71±4.27 31.712 < 0.001
电子病历书写完整率a 12 407(82.31) 12 400(83.23) 16 590(81.67) 22 317(77.64) 19 382(76.24) 15 346(75.93) 12 230(78.05) 615.008 < 0.001
急救患者院前处置率a 13 035(86.48) 12 982(87.14) 17 415(85.73) 23 391(81.37) 20 340(80.01) 16 042(79.37) 12 754(81.40) 821.340 < 0.001
院前静脉开通率a 384(2.55) 361(2.42) 392(1.93) 397(1.38) 321(1.26) 275(1.36) 263(1.68) 177.814 < 0.001
院前心电监护规范使用率a 8 289(54.99) 8 371(56.19) 10 814(53.23) 14 775(51.40) 13 101(51.54) 10 886(53.86) 8 599(54.88) 158.956 < 0.001
注:a为例(%);bx±s
3 讨论

在过去20年中,我国已经多次发生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流行,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3-4]。2022年底的新冠疫情态势使就医需求迅速增加,尤其对院前急救、发热门诊、急诊和重症病房的影响最大。及时总结本次新冠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及医疗卫生系统的应对策略和经验,对于今后有效应对类似的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于2021年底完成了覆盖全省的省平台建设,全省所有院前急救数据实时上传省平台。因此,省平台全面、完整、真实地记录下了本次疫情(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年1月18日)期间全省院前急救需求、患者疾病谱、院前急救质控指标等特征和变化规律,总结感染防控经验,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院前急救和急诊医疗体系提供参考借鉴,对今后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有效应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本次新冠疫情各省份报告人群检测阳性数及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核酸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全国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5]。本研究显示,浙江省院前急救负荷从“新十条”实施第二周(2022年12月15日至21日)开始快速增加,120电话呼入量最高峰出现在12月25日(“新十条”实施第18天),为实施前的2.03倍。救护车出车高峰出现在12月27日(“新十条”实施第20天),为实施前的2.62倍。此后,数量缓慢下降,2023年1月18日降至实施前水平,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基本一致,反映出疫情早期病毒快速传播,感染人群快速增加的过程。疫情高峰维持约1周时间,120电话呼入量和救护车出车量开始缓慢下降,于“新十条”实施第6周(2023年1月12日至18日)恢复至实施前水平[6]

疫情防控“新十条”执行期间,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出现明显变化。创伤占比由实施前的43.54%逐步降低,至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达最低值12.12%;呼吸系统疾病由实施前的3.92%快速增加,至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达最高峰21.54%。症状体征异常由实施前的16.39%快速增加,至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达最高峰42.71%。虽然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体征异常占比明显增加,但是,神级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其他内科性疾病的绝对数量并未减少,反而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如心血管系统疾病在“新十条”实施第三周(2022年12月22日至28日)、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分别是1118例、936例,是实施前的1.89倍、1.58倍。提示即便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大流行期,也不能忽视其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的绝对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由于疫情流行导致数量增加。

本次疫情对老年人的影响明显大于年轻人。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虽然60岁以下中青年患者的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占比明显减小。而70岁以上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和占比明显增加。“新十条”实施第四周(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71~80岁、81~90岁和91~100岁三个年龄段患者数量分别为3.59、6.16和6.72倍,分别占总数的22.57%、29.83%和8.36%,提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叠加冬季天气原因,使大量老年人患病。老年人一般体质较弱,又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降低,一旦感染往往不能通过居家治疗康复,大部分需要通过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加强老年人的隔离和保护,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注重预防为主,可能是更佳的应对策略[6-7]

疫情使院前急救需求增加,其原因一方面是患者绝对数增加,另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对门急诊影响的加剧,如70岁以上高龄患者绝对数量和占比明显增加[8]。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只能依靠救护车和急救医生、担架员来辅助就医。此外,也包括慢性退行性疾病率的增加、非急诊患者急诊就诊等因素[9]。疫情严重时,调度信息不统一、调度中心繁忙以及存在患者向三级中心转运多等情况,导致部分医院急诊压力巨大等情况[10]。数据显示,120电话量和救护车出车量高峰均出现在“新十条”实施第三周(2022年12月22日至28日),约为实施前的2倍。反映120电话接听质量的10 s摘机率,摘机时间也在第三周(2022年12月22日至28日)出现一定程度影响,10 s摘机率由98.67%下降到97.77%,摘机时间由(2.86±0.10)s增加到(3.02±0.13)s,但总体而言影响非常小。反映救护车派车质量的及时派车率、平均派车时间也受到影响,及时派车率由98.49%下降到96.24%;派车时间由(88.29±36.88)s延长到(227.00±43.35)s,说明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期间调度员在协调救护车派车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这一现象与医院急诊科患者严重滞留,导致救护车无法快速交接患者有关,实际上是医疗挤兑现象向院前急救传递的一种表现。反映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的指标,如电子病历书写完整率、急救患者院前处置率、院前静脉开通率、心电监护使用率等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但是相对幅度较小,说明广大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在高强度工作情况下仍然能够较规范地完成各项院前急救工作,保持相对稳定的院前急救医疗质量。

本轮疫情感染高峰已经度过,但是,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可能从此消失,人类将长期与之共存。本轮疫情虽然给浙江省院前急救系统带来了挑战,但也完整呈现了一次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大流行对院前急救各个方面的影响,相信对未来更好地应对此类疫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蔡文伟:研究设计、论文撰写与修改;陈闪闪、付金: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缪小燕、吴智文、石爱丽:信息系统处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2022-12-07). http://www.gov.cn/xinwen/2022-12/07/content_5730443.htm.
[2] 蔡文伟, 缪小燕, 石爱丽, 等. 浙江省域一体化120云平台的构建与体会[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31(12): 1718-172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12.029
[3] 杨津, 冯录召, 赖圣杰, 等.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及预警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 44(1): 60-66. DOI:10.3760/cma.j.cn112338-20220706-00606
[4] 李权, 欧阳洁淼, 陈志, 等. 国内外突发急性传染病院前急救转运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2, 37(2): 8-9. DOI: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2.02.106
[5]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EB/OL]. (2023-01-25).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3141/202301/t20230125_263519.html.
[6]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0, 10(2): 86-92. DOI:10.16505/j.2095-0136.2020.0015
[7] 李立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公共卫生展望[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7): 1143-1147. DOI:10.3760/cma.j.cn112338-20210415-00321
[8] 徐德全, 张良, 侯利民. 新冠肺炎流行对院前急救德影响及应对策略[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22, 16(9): 833-837.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22.09.003
[9] Xu D, Hou L, Zhou H. Challenges faced by acute care surgeons in China[J]. World J Emerg Surg, 2019, 14: 16. DOI:10.1186/s13017-019-0236-3
[10] Soni A, Garg SK, Gupta R, et al.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e-hospital care of traumatic injuri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an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country: a single tertiary centre experience[J]. J Clin Orthop Trauma, 2021: 101654. DOI:10.1016/j.jcot.2021.10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