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Vol. 32 Issue (8): 1111-1112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8.019
急性甲维虫螨腈中毒救治成功1例
孙虹1 , 邱云1 , 谢守祥1 , 石朋先1 , 孟敏1 , 谢未然2 , 毛征生2 , 赵红梅1 , 高素敏1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淮安 223300;
2. 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南京 211166

虫螨腈是从链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中分离、修饰、合成的吡咯类化合物。据2019年WHO提供的农药危险分类,属于中度危险[1]。虫螨腈中毒的死亡报道较多,中毒机制仍不明确,部分研究表明可能与三磷酸腺苷生成障碍有关[2]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性,52岁,体重73 kg。因“口服甲维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2%,虫螨腈10%)约40 mL后恶心乏力14 h”入院,虫螨腈含量约4 g。患者14 h前自服甲维虫螨腈约40 mL,4 h后被家属发现,部分农药溅洒在屋内,感恶心乏力,无呕吐,伴胸闷,被送至当地医院予清水洗胃,约1 000 mL后患者拔除洗胃管并拒绝治疗。5 h后被送至本院急诊,仍拒绝洗胃及导泻,7 h后予以血液灌流(HA230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1个,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公司)、补液等治疗。病程中无意识不清、无胸痛等。14 h后收至急诊病房,查体:T 36.8 ℃,P 64次/min,R 20次/min,血压120/83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4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及跳痛;四肢肌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既往体健。诊断为:急性农药中毒(甲维虫螨腈)。治疗方案:摄入毒物后7 h、17 h、38 h、47 h、62 h、121 h、163 h、191 h及214 h共计9次血液灌流和89 h的一次血浆置换(WG-F50-PP型号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浆分离器1个,威海威高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活性炭吸附并20%甘露醇导泻、护胃、补液利尿、三磷酸腺苷二钠及细胞色素C等治疗。第19天实验室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出院无不适。出院后第7天、第28天及第79天复诊,实验室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无精神异常,无胸闷及肢体活动障碍等。

2 结果 2.1 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

早期实验室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3.40×109/L,血气分析示pH值7.40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3.6 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0.6 mmHg、血氧饱和度(SatO2)91.6%,生化示乳酸脱氢酶(LDH)262 U/L及肌酸激酶(CK)305 U/L升高。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后期上述指标逐渐正常,见表 1

表 1 病程期间的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
指标 第1天 第2天 第6天 第12天 第16天 第26天
白细胞计数(109/L) 13.4 5.13 7.37 4.39 4.59
中性粒细胞胞比值(%) 81.3 59.6 56.2 48.5 51.8
谷丙转氨酶(U/L) 19 15.8 34.9 33 25 31
谷草转氨酶(U/L) 31 26.5 52.2 28 23 33
肌酐(μmol/L) 66.3 68.8 76.7 59.8 56.6 61.9
乳酸脱氢酶(U/L) 262 165 162 137 160 188
肌酸激酶(U/L) 305 632 75 42 54
动脉血氧分压(mmHg) 60.6 52.5 77.3 83.8
2.2 毒物浓度

第二次灌流(17 h)前全血已检测不到虫螨腈,而溴代吡咯腈浓度为967 ng/mL,尿液中未检测出虫螨腈及溴代吡咯腈;2 h灌流后测血溴代吡咯腈浓度为873 ng/mL。血浆置换(89 h)前测血溴代吡咯腈浓度为1 239 ng/mL,置换后血溴代吡咯腈浓度1 110 ng/mL。其后第6、7、10、14、26、46、97及207 d血溴代吡咯腈浓度为684、868、796、704、576、627、170、22及0 ng/mL(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完成检测)。

3 讨论

传统虫螨腈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现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对血液、尿液及分泌物等检测而明确诊断。文献回顾发现临床虫螨腈中毒从口服10 ~300 mL均有死亡报道[3],口服小剂量虫螨腈也存在致死的风险[4]。中毒后可迅速出现高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神经系统症状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亦有报道早期症状较轻,逐渐(7~14 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高热甚至心搏骤停等[3-5]。本病例中毒症状较轻,早期仅出现恶心、乏力及胸闷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有LDH及CK轻度增高,血气分析提示存在低氧血症,后期上述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

虫螨腈和溴代吡咯腈均为小分子脂溶性物质,我们的毒检结果提示虫螨腈在体内迅速代谢为溴代吡咯腈,其毒性为本体的10倍[6]。目前关于溴代吡咯腈的蛋白结合率和表观分布容积均无明确报道。与百草枯及敌草快等高致死除草剂不同,尿检结果提示溴代吡咯腈经肾脏排泄很少,短时间内体内的浓度变化较小。与溴敌隆等杀鼠剂类似,可能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本病例半年后体内代谢产物才完全清除,但其排泄途径仍不明确。

虫螨腈中毒致死率高且无特效解毒剂,治疗上主要是脱除污染衣物、清洗污染皮肤黏膜、洗胃、活性炭吸附及导泻而减少毒物吸收入血。对入血后的毒物清除体外是治疗的根本,因此血液净化方式的合理选择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病例治疗时笔者查阅成功救治的资料,多选择血液灌流或者CVVH的血液净化方式[3, 7],但对二者的清除效率没有明确的结论。2023年2月黄培培团队发表了[8]关于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虫螨腈及其代谢产物清除的效果评价,发现血液灌流仅可部分清除溴代吡咯腈,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而CVVHDF清除溴代吡咯腈的能力差。由于血液灌流的清除效果一般,笔者同时观察了血浆置管前后的清除效率,发现血浆置换不能显著降低全血溴代吡咯腈的浓度,推测可能与其较大的分布容积有关。因此,结合本研究及其他人的研究结果,并考虑到临床的开展难易程度及经济成本,血液灌流仍是虫螨腈中毒的首选血液净化模式。

由于溴代吡咯腈可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失偶联,抑制二磷酸腺苷向三磷酸腺苷转化,合成的能量减少而致细胞死亡。本例在毒物清除的基础上补充三磷酸腺苷二钠及细胞色素C,可促进呼吸链电子的传递,改善机体的能量代谢,对中毒患者的救治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笔者对虫螨腈中毒救治的认识:①大剂量的虫螨腈摄入结局多是不利的,同样小剂量的虫螨腈摄入导致迟发性的死亡亦较多见,故提高临床医生对虫螨腈毒性的认识及重视是必须的;②由于虫螨腈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特性,目前没有理想的血液净化方式,多次的血液灌流可能仍是临床清除虫螨腈及其代谢产物的重要手段。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2019[EB/OL].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2] Choi UT, Kang GH, Jang YS, et al. Fatality from acute chlorfenapyr poisoning[J]. Clin Toxicol, 2010, 48(5): 458-459. DOI:10.3109/15563651003750074
[3] 张云琛, 杨雪群, 胡艺英, 等. 虫螨腈中毒文献病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1, 27(5): 400-403. DOI:10.19821/j.1671-2781.2021.05.003
[4] Kang C, Kim DH, Kim SC, et al. A patient fatality following the inges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chlorfenapyr[J]. J Emerg Trauma Shock, 2014, 7(3): 239-241. DOI:10.4103/0974-2700.136874
[5] 李田, 苗俊东, 张再伟. 虫螨腈中毒诱发急性心肌损伤合并窦性停搏一例[J].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2): 198-199.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2.017
[6] FAO and WHO.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2018-Report 2018-Joint FAO/WHO Meeting on Pesticide Residues[C]. Rome: FAO and WHO, 2019, 39-55.
[7] 赵波, 贺兰, 王金文, 等. 急性甲维虫螨腈中毒救治成功1例报告[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1, 34(6): 515-516. DOI:10.13631/j.cnki.zggyyx.2021.06.012
[8] 时育彤, 毛征生, 陈峰, 等. 血液净化对急性虫螨腈中毒的清除效果评价[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2): 215-219.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