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石家庄 050011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辅助技术,可同时提供双心室联合呼吸辅助,作为一种短期辅助和生命支持系统,目前主要用于危重症和急救领域中传统治疗无效时的急性循环和(或) 呼吸衰竭患者[1]。根据血液回输的途径不同,ECMO主要有静脉到静脉(veno-venous ECMO,VV-ECMO)和静脉到动脉(venous-arterial ECMO,VA-ECMO)两种形式,前者仅具有呼吸辅助作用,而后者同时具有循环和呼吸辅助作用。VA-ECMO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体外循环后低心排、大面积肺栓塞等可逆性循环衰竭的重要手段[2]。股动脉插管可能存在远端肢体缺血坏死或截肢的风险,有文献报道[3],VA-ECMO患者下肢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1%~52%,需外科手术干预率为9%~22%,一侧下肢截肢率为2%~10%,实际发生率可能远高于此,因为无肢体缺血患者的病死率可能掩盖了肢体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采用留置6 F-8 F远端灌注动脉鞘管的方式解决这一并发症难题[4],这也面临置管困难及血栓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远端灌注管延长管问题。目前临床ECMO管路自带远端灌注管延长管为20 F管路,其与远端灌注动脉鞘管连接的管路为8 F管路,在ECMO运行过程中,因为管路的盘旋弯曲及远端管路半径的缩小,在远端灌注管延长管路中易形成血栓(见图 1)。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本设计采用输血器及其自带针头套管进行连接,自制改良远端灌注延长管,在临床中该设计已应用3例(见图 2),无一例出现血栓或脱管,此方法制作简单,固定牢固,能减少血栓形成,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
图 1 改良前远端灌注延长管弯曲盘旋实图 |
|
![]() |
图 2 改良后远端灌注延长管应用实图 |
|
真空包装输血器2个、无菌管道钳1把、无菌剪刀1把、无菌换药包1个。
1.2 制作方法手消毒,打开无菌换药包,带无菌手套,助手打开二个无菌输血器、1把无菌剪放入换药包,在距输血器肝素帽端约10 cm处剪断,另一条输血器依此进行,断处与肝素帽端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留取,将2个输血器断端用输血器针头套管做为接头连接,两端输血器管路各进入针头套管约2 cm,用力牵拉接头两端管路无滑脱,用无菌管道钳夹闭管路备用(见图 3)。
![]() |
图 3 改良远端灌注延长管连接实物图 |
|
方法1:将远端灌注管动脉鞘管与延长管连接,打开远端灌注管三通开关,让血液预充延长管管路,右手持无菌钳随时夹闭管路,预充完毕后将延长管与ECMO主管路连接,使用时先打开远端灌注管三通开关,然后打开主管路三通开关。方法2:将延长管一端与带有生理盐水的输液器连接,用生理盐水预充延长管,预充完毕后用无菌钳夹闭管路,将延长管一端连接远端灌注管三通开关,另一端连接ECMO主管路三通开关,使用时先打开远端灌注管三通开关,然后打开主管路三通开关。
2 讨论 2.1 减少血栓形成由于动脉鞘管自带管路较短,与ECMO管路侧枝连接困难,且不利于日常管理,临床工作中需应用ECMO套包中自带20 F管路作为延长管连接。作为远端灌注管动脉鞘管直径一般为6 F-8 F,阻力与管道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故血流流经远端灌注管时阻力明显增大,血液容易出现湍流,20 F延长管盘旋折叠时会使管路大弯侧血流速度快,血栓容易在管路小弯侧形成。而改进的延长管与动脉鞘管管路直径相同,避免了因管路粗细不同导致的湍流的产生,减少了血栓的形成。另外,延长管用输血器材料组成,组织相容性高,不易导致血栓的产生。
2.2 连接方便延长管组成所需材料简单易取,针头套管为输血器自带,针头套管硬度高,脆性低,适合作为接头材料,连接过程不易折断,连接效果牢固,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所需时间短,利于危重患者的快速救治。
2.3 观察和操作方便在翻身拍背时极易导致ECMO管路弯折或破损。ECMO自带延长管管路较长时会采取盘旋固定于下肢方式,占用空间大,不仅不利于翻身护理,而且增加了会阴护理难度,管路打折会导致患者下肢缺血、坏死,甚至截肢风险。另外,ECMO自带延长管易形成血栓,需定期查看。改良后远端灌注延长管长度较前大大缩短,易于固定。延长管为无菌透明材料,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随时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如有血栓产生及时更换延长管即可。
2.4 不足与改进管路内血栓的形成与血流速相关,血流速度越慢越易形成血栓,血流减慢或停滞时接头处更易形成血栓。临床工作中远端灌注管流速快,不易形成血栓,但应避免动脉鞘管处打折,比如被动抬腿试验等下肢屈曲动作,随时关注下肢灌注状态及管路血栓形成情况,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延长管。另外,自制延长管需无菌操作,更换延长管时尤其注意。
综上所述,ECMO远端灌注改良延长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方便观察,降低了护理工作量及患者费用,更重要的是可减少患者下肢血栓栓塞、缺血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概率,在远端灌注管耗材紧缺时值得临床应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1] | 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12): 886-894.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2.003 |
[2] | Gander JW, Fisher JC, Reichstein AR, et al. Limb ischemia after common femoral artery cannulation for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an unresolved problem[J]. J Pediatr Surg, 2010, 45(11): 2136-2140. DOI:10.1016/j.jpedsurg.2010.07.005 |
[3] | von Segesser L, Marinakis S, Berdajs D, et al. 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leg ischaemia in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and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with peripheral cannulation[J]. Swiss Med Wkly, 2016, 146: w14304. DOI:10.4414/smw.2016.14304 |
[4] | 王露平, 韩小彤, 李想, 等. 同时置入6F血管鞘用于远端灌注在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估[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7): 624-629. DOI:10.3969/j.issn.1002-1949.2021.07.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