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Vol. 31 Issue (5): 618-620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5.009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环管理模式下院外急救转运情况分析
杨旭1 , 周明1 , 娄靖2 , 张乐萌1 , 王雨竹1 , 张进军1 , 王勇1     
1. 北京急救中心,北京 100031;
2. 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运动会服务部,北京 10202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感染者的研究, 探讨闭环管理模式下急救转运的特点及对于我国疫情防控影响, 为新冠肺炎防治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本文按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其他利益相关方医疗防疫手册》要求, 对北京急救中心2022年1月4日至3月13日转送的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闭环管理的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的人员进行分析, 包括年龄、性别、国籍、人员类别等。结果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涉奥人员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及复检病例342人次, 其中无症状患者为313人次, 有症状患者为29人次; 运动员64人次, 院外急救人员"零感染"。结论 通过院外急救机构对新冠肺炎的科学防控, 严格执行的闭环管理政策, 合理高效的院外转运流程, 筑牢疫情防控之墙, 保障冬奥会和社会面安全平稳运行。
关键词: 冬奥会    闭环管理    院外急救    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全球综合性的体育盛事,更是自疫情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各国领导人会面的国际盛会,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为国际社会应对疫情挑战带来了信心,也为奥运历史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新篇章[1]。本文按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其他利益相关方医疗防疫手册》要求,对北京急救中心2022年1月4日至3月13日转送的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闭环管理的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的人员进行分析,探讨闭环管理模式下急救转运的特点及对于我国疫情防控影响,为闭环管理模式下举办大型会议活动提供政策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北京急救中心2022年1月4日至3月13日期间转送的闭环管理模式下涉奥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治愈病例相关信息。

纳入标准:所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环内涉奥人员每日进行至少一次新冠病毒咽拭子核酸检测,送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中检测,使用RT-PCR法,通过SARS-CoV-2特异性引物或探针检测SARS-CoV-2的3个特异性基因开放读码框架1a/b(ORF1a/b)、核壳蛋白(N)及包膜蛋白(E)基因扩增后的荧光强度,获得检测结果。核酸阳性判断标准为ORF1a/b基因阳性,和(或)N基因、E基因阳性。排除标准:(1)闭环内涉奥人员核酸检测为阴性者;(2)闭环外北京市社会层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闭环管理模式下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转运流程见图 1

图 1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环管理模式下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转诊流程图
1.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2]的诊断标准执行。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涉奥入境有症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转诊单、涉奥入境无症状感染者转诊单,对北京急救中心转运的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相关信息,包括转运人员年龄、国籍、症状病史及确诊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录入及整理。整理转运人员一般信息分布情况,绘制转运者和确诊者分布图。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自2022年1月4日至2022年3月13日期间,北京120急救网络转运涉奥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及治愈病例342人次;其中男性258人次、女性84人次,平均年龄38.84岁。在转运人员中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81岁,平均年龄为36.04岁,对转运人员进行年龄段分组,其中18岁以下患者2人次,18~45岁为249人次,45岁以上患者91人次。

2.2 转运人员按照人员类别分析

人员类别共8种,分析结果见图 2

图 2 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急救转运疫情相关人员类别情况
2.3 转运人员始发地分析

转运人员来自全球50个国家。其中始发地国家入境人员排名第一为俄罗斯62人次,占18.1%,其余结果详见图 3

图 3 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急救转运疫情相关人员国籍情况
2.4 救护车转运工作量分析

救护车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人员1月29日人数最多,为26人次,所有转运患者均为神志清楚的轻症患者, 详见图 4

图 4 转运人员数量统计图
2.5 救护车转运人员病情类型分析

救护车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人员中有症状患者为29人次,无症状患者为313人次。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采取了严格的“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政策,严格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3]。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大量人员入境,北京急救中心全程参与涉奥院外转运工作中,本研究共报告转运涉奥入境人员2 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病例342人次,其中以青年(18~45岁)为主要转运人群,这与参加冬奥会主体人员为运动员相符合。在转运人员始发地分析中,俄罗斯、美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人数较多。在转运工作量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到从1月21日开始,转运人数开始逐渐增多,直到1月29日达到转运高峰,北京急救中心统筹全市院前急救力量,合理调配车组人员,确保任务及时完成。

所有涉奥人员遵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其他利益相关方防疫手册》(第二版),坚持疫苗接种、闭环管理、新冠联络官、检测追踪与隔离、减少接触、卫生意识等六大原则[4]。来华至少14 d前须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如未完成疫苗接种,需在来华后接受21 d强制隔离后方可进入闭环;来华前14 d通过“健康检测系统”报告每日健康状况,入境人员完成72 h鼻咽试子核酸检测,并通过闭环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接触,保证涉奥人员和中国公众的安全。本研究对负压急救车进行转运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有症状患者为29人次(8.48%),无症状患者为313人次(91.52%),精准的闭环管理政策和远端防控方法[5],有效减少有症状及重症患者的数量,降低院外转运的风险,这也为入境人员进一步加强远端管控提供数据参考。

北京冬残奥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参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艰巨,闭环管理可以严格区分社会人员和涉奥人员,及时开展分级分类转运工作[6]。冬季运动本身就面临严重创伤甚至死亡的风险[7],开展竞技体育活动还意味着大量公众聚集,疫情防控的最有效措施又是保持距离[8],加大保障工作难度。为确保转运任务清晰明确、转运信息及时顺畅,北京急救中心研发冬奥会综合医疗服务应急保障系统,实时显示冬奥会期间各场馆、酒店、集中驻地值守车辆人员信息、救护车点位及联系方式。患者转运工作由5G负压救护车完成,医务人员配置移动单兵设备,车辆后舱配置两个摄像头,转运过程利用5G传输技术全程记录诊疗操作。根据多维化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求建立数据收集平台,指挥系统在数据上报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每30 s数据信息更新,增加实时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存储能力。建立患者转运的视频监控、精准定位、数据可视化及与一线医生联动反馈功能,实现现场扁平化指挥调度能力,提升调派效率,新冠阳性患者转运过程中,自接令时间到救护车完成任务最长用时69 min,最短用时5 min,平均用时50.77 min,所有车辆在任务结束后均进行车辆洗消、医护人员卫生消毒,确保在冬奥会期间转运医务人员“零感染”[9-10]

北京120院前急救网络是首都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重大活动保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具备成熟的转运系统[11]。冬奥会医疗防疫服务保障中,建立健全冬奥医疗保障管理体系,统筹全市120网络保障力量,组建涉冬奥场所调度专班及闭环专项转运工作组,迅速完善指挥调度体系。按照涉冬奥入境有症状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入境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国内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人员、闭环内传染病症状等七类进行分类诊疗管理,分级转运管理的原则,统筹做好北京市闭环管理区内全部竞赛场馆、训练场馆、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人员隔离设施及100余家酒店集中住地医疗任务调派、现场诊疗、急救转运、信息上报等工作[12-13],实现快速准确、标准规范、安全有效、优质高效的服务目标。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统一实施科学周密的“双闭环”管理,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疫情防控体系,成为后疫情时代世界认识中国的新名片[14]。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标杆。在冬奥会的世界平台上,中国展示言必信、行必果、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事实证明,冬奥会的防疫是非常成功的,成就了精彩的赛事,实现了安全和精彩的最佳平衡。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杨旭、周明:论文撰写;娄靖、张乐萌、王雨竹:数据收集及整理、统计学分析;张进军、王勇:研究设计、论文修改

参考文献
[1] 吴琼. 北京冬奥会为世界搭起友好桥梁合作平台[N]. 法治日报, 2022-02-1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EB/OL]. (2020-08-18).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8/0a7bdf12bd4b46e5bd28ca7f9a7f5e5a/files/a449a3e2e2c94d9a856d5faea2ff0f94.pdf.
[3] 孟媛, 龚言红, 尹平, 等. 基于传染病防控基本原则北京冬奥会防疫策略分析[J/OL]. 医药导报: 1-6. [2022-04-1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93.R.20220130.1649.004.html. [网络首发时间2022-02-07]
[4] 吕婧, 娄靖, 杨旭, 等. 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下的医疗急救服务[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31(3): 303-306.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3.007
[5]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Beijing 2022 Playbooks[EB/OL]. [2022-03-30]. https://olympics.com/ioc/beijing-2022-playbooks.
[6] 王毅, 尹文强, 孟祥博, 等.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医疗保障工作回顾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11): 1495-149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11.024
[7] Watanabe K, Akama T, Asakawa S, et al. Medical services at the 2017 Sapporo Asian winter games: Injury and illness epidemiology at a 34-nation multisport event[J]. Br J Sports Med, 2019, 53(1): 32-36. DOI:10.1136/bjsports-2018-099061
[8] 龚正伟, 刘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我国体育治理方略[J]. 体育学研究, 2020, 34(2): 34-40. DOI:10.15877/j.cnki.nsic.2020.02.002
[9]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院前急救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院前急救转运方案[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2): 161-16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2.0033
[10] Vidoni A, Gillett M, Botchu R, et al. Lower limb muscle injurie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J]. Eur J Radiol, 2018, 104: 101-107. DOI:10.1016/j.ejrad.2018.05.008
[11] 陈志, 张文中, 王勇, 等. 北京120院前转运533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任务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7): 664-669. DOI:10.3969/j.issn.1002-1949.2020.07.017
[12] 杨旭, 芦宇, 郑华, 等. 北京2022年冬奥会运动创伤救治要点[J]. 中华创伤杂志, 2021, 37(5): 463-466. DOI:10.3760/cma.j.cn501098-20201204-00703
[13] Olin JT, Fredericson M, Nichol C, et al.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Tokyo games isolation hotel experience[J]. Br J Sports Med, 2022: bjsports-2022Feb11;bjsp2021-105116.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5116.
[14] 潘磊.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2北京冬奥会的影响研究[J]. 科技智囊, 2020(4): 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