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Vol. 31 Issue (2): 257-25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2.0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和临床特征与转归的关系
顾超1 , 陶峰1 , 刘超2 , 肖琴锋1 , 曹林峰1 , 张齐1     
1. 嘉兴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嘉兴 314000;
2. 嘉兴市第一医院心理科,嘉兴 314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自2019年12月出现以来,因其传播速度快、无特效治疗药及重症患者多等原因,导致患者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以抑郁和焦虑最为常见[1]。COVID-19患者出现不同的精神症状导致其在治疗中出现不配合,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因此,在COVID-19患者救治过程中,如何快速识别抑郁或焦虑的患者并及时给与相关干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与治疗效果及转归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嘉兴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本土COVID-19患者共4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

入组标准:年龄≥18周岁;既往无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史;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入院时为危重型患者;既往存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记忆和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史;既往存在头颅疾病、脑部损伤、癫痫发作、帕金森氏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存在酒精及吗啡等精神药物滥用史;妊娠及哺乳期患者;不能配合神经心理学评估者。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LS2020-30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资料收集

所有患者入院后收集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②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症状的变化;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分析、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CRP)等的指标;④胸部CT影像变化。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2],将COVID-19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3 临床综合治疗

根据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2],结合COVID-19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呼吸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菌药物治疗和中药等治疗。

1.4 心理干预措施

干预组患者除正常的诊疗外,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及必要时药物干预措施等。对照组不采取正常诊疗外的其他心理干预措施。如对照组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与抑郁等情况需要心理干预时,给予及时的治疗,同时患者视为脱落病例。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均行SAS和SDS评分[3-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对照组患者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9.5±12.2)岁;既往有糖尿病史2例,高血压病史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1例。干预组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5.6±14.0)岁,既往有糖尿病史3例,高血压病史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为(37.8±12.2)分,其中轻度焦虑5例、中度焦虑1例;SDS评分为(36.3±8.2)分,其中轻度抑郁1例;轻度焦虑合并轻度抑郁1例。干预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为(40.8±11.7)分,其中轻度焦虑2例;SDS评分为(42.1±10.1)分,其中轻度抑郁3例;轻度焦虑合并轻度抑郁1例,中度焦虑合并轻度抑郁2例。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20 37.8±12.2 36.3±8.2 20.7±8.4
干预组 20 40.8±11.7 42.1±10.1 15.3±8.5
t值,P -0.792,> 0.05 -1.971,> 0.05 2.037,0.049
2.2 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40例COVID-19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共有18例,其余22例患者均未出现焦虑或抑郁。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发热、咳嗽咳痰及胸闷气急,36例(90.0%)患者胸部CT均出现肺炎表现。焦虑或抑郁患者中重症化的患者百分比高于非焦虑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 2 40例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分析(n,%)
项目 非焦虑抑郁患者(n=22) 焦虑或抑郁患者(n=18) χ2值,P
性别 1.125,> 0.05
  男 11(50.0) 12(66.7)
  女 11(50.0) 6(33.3)
年龄(岁) 0.511,> 0.05
   < 60 19(86.4) 13(72.2)
  ≥60 3(13.6) 5(27.8)
合并高血压 2.567,> 0.05
  是 1(4.5) 5(27.8)
  否 21(95.5) 13(72.2)
合并糖尿病 0.058,> 0.05
  是 3(13.6) 2(11.1)
  否 19(86.4) 16(88.9)
主要临床症状
  发热 0.101,> 0.05
  是 18(81.8) 14(77.8)
  否 4(18.2) 4(22.2)
  咳嗽咳痰 2.349,> 0.05
  是 12(54.5) 14(77.8)
  否 10(45.5) 4(22.2)
  胸闷气急 3.252,> 0.05
  是 4(18.2) 8(44.4)
  否 18(81.8) 10(55.6)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减少 0.032,> 0.05
  是 4(18.2) 2(11.1)
  否 18(81.8) 16(88.9)
  淋巴细胞减少 0.973,> 0.05
  是 10(45.5) 11(61.1)
  否 12(54.5) 7(38.9)
  乳酸脱氢酶升高 0.001,> 0.05
  是 6(27.3) 5(27.8)
  否 16(72.7) 13(72.2)
  CRP升高 0.750,> 0.05
  是 9(40.9) 5(27.8)
  否 13(59.1) 13(72.2)
胸部CT肺炎表现 0.045,> 0.05
  是 20(90.9) 16(88.9)
  否 2(9.1) 2(11.1)
病情分类(入院时) 0.033,> 0.05
  非重症 21(95.5) 16(88.9)
  重症 1(4.5) 2(11.1)
病情分类(住院过程中) 10.489,0.001
  非重症 21(95.5) 8(44.4)
  重症 1(4.5) 10(55.6)
2.3 COVID-19患者临床治疗与转归

根据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2]给予40例COVID-19患者综合治疗,对照组中的焦虑与抑郁患者均因病情稳定,未予心理干预或精神类药物等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中,3例轻度焦虑、2例中度焦虑和6例轻度抑郁患者均给予心理咨询干预,同时2例中度焦虑患者给予助眠药物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的SAS(36.1±7.8)分和SDS(和35.5±5.1)分均低于入院时的SAS(40.8±11.7)分和SDS(42.1±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同时,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5.3±8.5)d短于对照组(20.7±8.4)d(P < 0.05),见表 1。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出院。

表 3 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SAS和SDS评分比较
项目 对照组(n=20) 干预组(n=20)
入院 出院 t值,P 入院 出院 t值,P
SAS 37.8±12.2 39.8±9.9 -1.04,> 0.05 40.8±11.7 36.1±7.8 2.923,0.009
SDS 36.3±8.2 38.1±9.3 -1.13,> 0.05 42.1±10.1 35.5±5.1 3.810,0.001
3 讨论

COVID-19是一种全新的具有极强传染性的疾病,疫情暴发初期虽然病原体已经明确,但病毒的来源、传播途径、感染后排毒时间、发病机制等目前尚不明确[5-7]。结合COVID-19患者的基础疾病史,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在一般支持治疗及西医治疗结合个体化的中药治疗,能缩短患者的发热时间、降低肺炎加重率[8]。结合中医理论及不同患者的中药方剂,可以对COVID-19患者的康复起到加速作用[9]。早期识别有重症化转归的患者并早期干预,有助于COVID-19患者的治疗及预后[10]

但是,社会上一部分不负责任的传言造成广大群众及少部分医务工作者的恐慌。Wang等[1]对中国194个城市的1 210名受访者进行在线调查,结果发现53.8%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对心理的影响为中度或重度,16.5%的受访者表示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状,28.8%的受访者表示存在中度至重度焦虑症状,8.1%的受访者表示中度至重度压力水平。在武汉进行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在武汉市994名医护人员中,36.9%的医护人员存在临界心理健康障碍,34.4%有轻度精神障碍,22.4%出现中度精神障碍,6.2%在病毒流行后立即出现严重精神障碍。但是,针对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焦虑与抑郁状态的研究及干预策略甚少[15],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入组本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共40例,住院期间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共有18例,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比如严重的焦虑、抑郁、恐惧感、濒死感等。这些精神症状的出现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配合,比如不愿与医护人员沟通、进食减少、拒绝相关口服药物及行为异常等,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极大影响了患者的临床转归。本研究发现,焦虑或抑郁患者中重症化的患者百分比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患者;重症COVID-19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医疗资源及投入更多的医护力量,并且患者的心理打击更大。同时,发现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的评分。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顾超、陶峰:研究设计、论文撰写;刘超:数据收集、心理干预;肖琴锋、曹林峰:患者入组、采集数据;张齐:治疗指导、论文修改

参考文献
[1] Wang C, Pan R, Wan X, et al. Immediate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2019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epidemic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China[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 17(5): 1729. DOI:10.3390/ijerph17051729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 19(2): 192-195. DOI: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54
[3] Zung WW. 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 Psychosomatics, 1971, 12(6): 371-379. DOI:10.1016/S0033-3182(71)71479-0
[4] Zung WW, Richards CB, Short MJ.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in an outpatient clinic. Further validation of the SDS[J]. Arch Gen Psychiatry, 1965, 13(6): 508-515. DOI:10.1001/archpsyc.1965.01730060026004
[5] Chen Y, Liu Q, Guo D. Emerging coronaviruses: genome structure,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esis[J]. J Med Virol, 2020, 92(4): 418-423. DOI:10.1002/jmv.25681
[6] Zhang N, Wang L, Deng X,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J]. J Med Virol, 2020, 92(4): 408-417. DOI:10.1002/jmv.25674
[7] 王雨竹, 陈辉, 张进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更新与变化[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3): 307-31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3.001
[8] 欧阳嘉慧, 江紫妍, 张淼, 等. 中医药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30(1): 17-26.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21.01.006
[9] 陈旋, 陈晓蓉, 张炜,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0例患者中医药治疗用药特点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5): 533-539. DOI:10.3760/cma.j.cn114798-20200824-00931
[10] 孙昀, 孙伟, 叶珺, 等. 16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重症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7): 901-90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