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是由具有叙事能力的临床工作者所实践的医学;而叙事能力又是认识、吸收、解释并被疾病故事感动的能力。”[1]4需要医者关注“患者的痛苦、心理感受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所患疾病和治疗的影响,向患者表达关切”[2],并从医学角度关照整个社会的困境。叙事医学的兴起唤起了医学人文的复兴,并成为医疗机构践行医学人文的一种新兴途径与手段。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紧急救援中,叙事医学所倡导的医者怀有同理心,关注并倾听患者的“故事”,在反思中与患者形成共情的医学实践,必然成为除医疗技术能力外,医疗紧急救援人员拥有的另一只救援之手。
1 叙事医学视角下的医疗紧急救援 1.1 医疗紧急救援的人文关怀在医疗紧急救援中,生命危机突然降临随机人群,各种生命危象瞬间聚集爆发,除却亟待救援的生理伤痛,每一位患者还承受着心理性与社会性痛苦,疾痛、苦难、绝望、恐惧、暴躁等精神打击及心理坍塌在短时内爆发并占据患者内心。紧急救援的实效性、复杂性、高危性、紧急性使得救治环境失去了常态化医疗环境的确定性,处于失衡失序的状态。医疗机构实施紧急医疗救援时,依赖日益成熟的医疗救治技术、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医疗科技、精细的治疗手段,归纳总结患者身体伤害的类型,并形成可复制的普遍性经验。但每一次紧急救援中的患者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家庭关系、社会背景、心理素质及个人经历,只有深入挖掘每个患者背后的“故事”,深层解读每个故事才能“显示出对一个活生生、处于痛苦中的人的关心” [2]。
1.2 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人文素养从叙事医学的定义即可看出,叙事医学在重视医疗效率与医学科技的主流道路外另辟蹊径,回归到“人”,强调医者应具有“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3]。医疗机构组建的紧急救援队伍作为抵御及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坚力量,一直处于控制事态发展、救治生命的前沿阵地,在行使医学的权威时,不仅应考虑医学的技术意义,更应考虑医学的人文意义,倡导有温度地行医,通过叙事的力量,释放医学的温度,去治疗与抚慰突发事件冲击下每一个患者。同时,救援人员直接或间接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多次面对救治对象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震荡、疾痛与恐慌,会因此产生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因救援无助产生自我愧疚与怀疑。叙事医学倡导医者在关注患者的负面情绪的同时,也要积极调解自己的负面情感,对个人身心消耗及时止损。
2 叙事医学实践中的医者叙事能力叙事能力是医者进行叙事医学实践的重要素养,关注叙事能力的提炼与培养使得叙事医学不再是一个空泛的人文标签,而成为一种可以实际操作的医学人文实践方式。所谓叙事能力,是指倾听接受、消化吸收、分析解读他人的故事和困境并给予回应的能力[4],这其中包括医者与患者、医者与自我、医者与团队、医者与社会四层关系中的叙事能力[5]。
叙事能力是医者践行叙事医学的核心素养,医疗紧急救援人员通过获取倾听辨析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回应共情能力等叙事能力,找出患者困境的关键点,最终快速做出医疗判断及决策。借助叙事能力,医疗紧急救援人员可以从医学人文这一路径全程跟踪与关注患者,同时在理解与反思中提升自我认同,释放应急救援中的负面情绪与职业压力,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与历练方式,用医学的权威在应急医疗中给予社会温度。可见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叙事能力培养是叙事医学与医疗紧急救援紧密结合的关键。
3 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叙事能力培养叙事医学在临床医务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中的有效性已得到实证研究的初步验证[6]。叙事医学应用于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帮助其在进行紧急救治中脱离对医疗技术、医疗检查及仪器设备的过度依赖,了解患者在困境中的情感反应,描绘完整的患者形象,对患者的关注实现身心合一,挖掘、培训及激励紧急救援人力的“仁心”与“温情”,回归对人性的关怀。医疗紧急救援人员可通过叙事医学核心三要素“关注”“再现”“归属”[1]184,逐步展开实践,辨析医疗境遇,处理突发态势,触发同理心,激发共情能力与反思能力,并迅速演化为各种具体的叙事行为,随着救援展开,叙事能力的发挥更为稳固与常态。
3.1 关注并辨析紧急救援环境及患者 3.1.1 关注环境叙事能力在叙事医学实践中的首要一步是医者能将叙事行为与个人的专业及所处的具体医疗境遇相结合,即对所处环境的“关注”。突发事件的医疗紧急救援环境中,医者首先需要关注的是非常规不稳定的救治环境下,意外伤害对患者的突然打击。不同于肿瘤或慢性病的治疗环境,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是缓慢平和的节奏,对患者的关注是长期稳定的状态,突发事件中,医疗紧急救援人员首先需要培养一种专注力,从紧急医疗的危险态势下过滤掉干扰因素,立即进入观察或对话状态,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当下医疗境遇的利弊分析,并做出有效决策。
3.1.2 关注患者医疗紧急救援人员进入救援的前沿阵地,都必须从证实患者信息、倾听患者倾诉开始,对患者进行有效关注,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才能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救援方案。意外伤害使得患者已处于一种不安状态,在讲述个人病情及遭遇时可能会呈现扭曲的碎片化信息,需要医疗紧急救援人员进行逻辑加工与填补,通过共情实现与患者角色置换,激发同理心,与患者互动回应,帮助患者发声,建立信任,成为同盟。医疗紧急救援人员获得职业满足感,患者收获更好的照护与救治。
3.2 创建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Rita Charon认为,关注在于清空自己,接收他人的意义[1]185-208。并通过“再现”,反思“关注”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经历,医者可通过记录、学习进行加工,赋予新的形式与意义。对于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紧急医疗中的应急救援过程是个人经历与组织记忆融合,个人经验与团队经验交叉的过程,也是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双向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医者理解与感受患者的伤痛、经历、想法与社会地位,反思并回应患者,实现对患者的持续有效关注。所以创建深刻的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是提升其叙事能力的一种方式。
3.2.1 创建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是一种共同回忆,医疗紧急救援人员及团队在一次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中,以一种共同体的形式,共同经历治疗患者的过程,分享患者的“故事”,共同体验治愈的职业成就感,同时也分担无助与负面情绪。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凝聚感和一种特有的团队精神,个人的自我认同与集体的价值认同达成一致。医疗紧急救援事件中,医疗机构可借助大众宣传媒介、医院宣传团队对医疗紧急救助过程尤其是关键事件、关键人物、事件节点等进行叙事宣传,强化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参与感,强化共同经历,相互交流,个人叙事在集体叙事的交融中也得以强化提升。
3.2.2 创建个人记忆个人记忆与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个体叙事直接关联,因个人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个人经历、应急岗位、接收患者的不同等,医疗紧急救援人员在应急救援中的通过倾听、理解、反思等与患者建立共情的记忆是独特的。通过记录的方式可以将医疗人员眼中患者的故事记录下来,通过反思性写作加以消化理解[1]25-44,如以日记的方式记录每一个患者的故事,自己的所见所感等,也可以视为一种“平行病历”[1]216。同时通过媒体追寻当代医学界领军人物在同一突发事件中的发言表态及救援行为,都能促进个人认同。
3.3 叙事能力的日常训练医疗紧急救援人员平日的身份往往是不同临床专科的医者,开展常规医疗活动,而医疗紧急救援作为一种突发状态下的非常规医疗活动,因此应注重常规医疗实践中对医者叙事能力的日常训练,加强对医者语言、倾听、观察及沟通能力的培养,培养医者文本的阅读能力和书写平行病例的写作能力。
4 叙事医学实践之于医疗紧急救援的意义叙事医学的实践凸显了医疗紧急救援的人文性,可提升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自我认同与职业身份认同,同时还可促进人文与医学科技的融合,改善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医疗境遇,促使其反思个人医疗专业能力的缺失,提升其医疗执行能力。
4.1 提升职业身份的自我认同感参与医疗紧急救援是一种社会使命,叙事医学实践为医疗紧急救援人员提供了“倾听者”“反思者”“故事分享者”“有记忆的人”等多重身份,促使其不断反思个人工作的价值,也成为医生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在深入了解患者的过程中,通过共情与反思与患者实现人性的互通,通过对患者的身心救治,在完成社会使命的同时,获得了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实现了自我认同与职业身份的建构。
4.2 缓解职业倦怠感,释放负面情绪叙事医学实践使得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离开常规医疗环境,重新反思医患关系,反思医学的社会价值,反思个人与职业的关系,有效缓解职业倦怠感与麻木感,提升共情意愿的敏感度,获取同理心。作为叙事医学的实践者,医疗紧急救援人员也是叙事医学的获益者,尤其是集体记忆的凝聚力下,医者个人的负面情绪可以获得同事的共情,获得患者的理解与关爱,在集体的空间中得以释放。
4.3 改善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医疗境遇医疗紧急救援人员所处的救援环境具有高风险性与不确定性,治疗的救治对象除了遭受身体伤害外往往具有言语不清、情绪不安及心理状态不稳定的表现,紧急救援的形势具有时限性、复杂性、动态性。通过医学叙事能力的培养,医疗紧急救援人员在以技术眼光评判救援态势及患者伤情的同时,会以人文的视角去感受与抚慰患者的脆弱性,使得救援环境更为温和。面对救援暂时无法实施或救援无效的局面时,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安抚,可起到稳定大局、镇静患者的效果。
4.4 反思个人医疗专业能力的缺失医疗紧急救援行动对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医疗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医疗紧急救援人员以往多以医疗手段及技术的运用获取自信感与成就感,而忽略了医者的医学语言运用能力、医学职业的抚慰能力对于患者的重要意义。医疗紧急救援人员运用叙事能力在救援中实现从关注患者身体伤害到关注患者本身的转移,反思个人施展医疗专业技术时的人文关爱能力的缺失。培养叙事能力促使医疗紧急救援人员更加注重医疗的人文力量。
4.5 提升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医疗执行能力执行能力反应的是医疗紧急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时的敏感度、反应能力及行动效率。叙事医学强调医疗紧急救援人员与社会的关联性,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对社会突发事件及造成的人员伤害持有高度警觉,对医疗紧急救援保有高度的职业敏感度与同理心,医疗紧急救援人员在获取紧急救援的信号后,能以最快时间反应并形成救援力量,马上深入一线展开救援。
5 结语叙事医学作为一类新兴医学实践,大大丰富了医学的人文内涵,力图实现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发展融合,也是对医学发展至今进入生理-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一种回应。医疗紧急救援视为抢救生命的第一现场,生命的脆弱能在瞬时触发医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同理心,所以叙事医学实践与医疗紧急救援存在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人文联系。因此应将医学叙事能力培养纳入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能力培训体系,以提高医疗紧急救援人员的医学人文素养,让每一个参与紧急救援的医者成为有温度的生命守护人。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 Rita Charon. 叙事医学: 尊重疾病的故事. 郭莉萍, 译[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5. |
[2] | 郭莉萍. 什么是叙事医学[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5): 467-473. DOI:10.3785/j.issn.1008-9292.2019.10.01 |
[3] | 韩启德. 医学的温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0: 154. |
[4] | 马婉贞. 医护人员医学叙事能力量表的开发及信效度检验[D]. 南京: 南京医科大学, 2019. |
[5] | 芦惠. 论新生儿专科医师叙事医学能力的培养[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 34(3): 374-378. DOI:10.12026/j.issn.1001-8565.2021.03.20 |
[6] | 朱婷婷, 邢烨. 我国叙事医学应用研究进展及推广路径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19, 40(10): 49-52. 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19.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