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Vol. 29 Issue (1): 1-2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1.001
牢记使命再出发
何小军 , 马岳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 杭州 310009

2019年是喜庆的一年。

伟大的祖国70华诞, 伟大的党指引着伟大的国家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在第九届主任委员陈玉国教授的带领下, 急诊医学在“新时代·大平台·大联盟·大有可为”的主题指引下, 急诊医学的传承与发扬一如既往。《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完成了第五届编委会的组建, 在“七分普及、三分提高”的办刊思路引领下, 马岳峰总编也将引入更多信息化、交互化、融媒体的理念, 为全国急诊通道打造更加人性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2019年是收获的一年。

为适应当前急诊医学发展的需要, 也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急诊同道们都在努力。各级各类急诊医学的专科联盟、医联体、专项技术联盟纷纷成立, 共同进步的急诊医学发展模式必然带来我国急诊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在国家“五大中心建设”的要求下, 各级急诊医疗单位也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 结合自身特点, 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优化急诊医疗服务流程, 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在成立后短短1年里, 已有河北、江苏、海南、浙江、四川、河南、湖南、辽宁、重庆、陕西、吉林、江西、山东等13个省级县级医院联盟相继成立, 近1 700家县级医院加入联盟, 为“做大、做优、做强”县域急诊和县级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我刊发布了我国唯一的县级医院的专家共识——《中国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规范专家共识》, 让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有了方向和依据。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和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开始建设, 这必将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体系, 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能力。贵州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在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浙江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在抗击“利奇马”台风等突发灾害中均出色完成了医疗救援任务。依据自身特点与地域特色, 也多次组织应急演练, 一支支装备得力、训练有素的紧急医疗队伍在成长壮大。空中急救医疗服务更加普及, 中国空中急救医院联盟的工作继续深入, 省级空中急救联盟相续成立;《航空医学救援安全管理专家共识》、《航空医学救援医务人员培训专家共识》、《航空医学救援医务人员配置专家共识》、《航空医学救援医疗装备专家共识》和我国第一部空中急救的专著《飞行医生手册》相继出版, 立足于我国空中急救实践, 为我国的直升机应急医疗救援规范开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5G助力急诊医疗服务的提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完成全国首次城市无人机急救用血的测试飞行, 在急诊中心搭建5G远程智慧急救指挥平台, 完成全国首次5G救护车实战演练, 完成基于5G技术的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系统的开发, 并在重大会议保障任务中投入实际应用。四川省人民医院也在探索5G在紧急医学救援中的应用, 在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后, 四川省人民医院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组成的联合救援队搭乘5G急救车到达灾区, 架设5G基站, 展开全球首次灾难救援中远程实时视频会诊, 指导现场救援队员对地震伤员进行超声检查和会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将5G技术应用于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 已经完成实战的模拟演练。

在第四届编委会和全国急诊同道的指共同努力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很好地完成了全年的专题出版工作, 发布临床指导性专家共识20多份, 共识累积下载量超8万次(仅统计中华急诊网数据), 编辑部发布的心肺复苏和脓毒症专题的科研蓝皮书也倍受关注。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更是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 被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收录, 并成功申请到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

2020, 我们牢记使命。

2019年11月29日,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的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会议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这是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新契机, 也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治病救人、提供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 就是急诊人的使命。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和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还需同道们共同努力。专科联盟、医联体、专项技术联盟应当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 针对性地展开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科研合作, 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急诊医疗体系的服务能力。县级医院急诊联盟的工作需要深入、需要落实, 应当提升急诊科主任的能力, 构建县级急诊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做大”的同时, 更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做强”县级医院急诊医疗系统, 提升急诊医疗服务能力。公众的急救知识普及很重要, 我们在呼吁、在努力做工作急救培训, 各种符合当地特色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对大众的生命健康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也在规范、完善、提升我们自己的急救技能, 我们不仅要有救人的古道热肠, 更应该是一直技术过硬的急救队伍, 这些对彰显急诊人的价值更加重要。

新理念、新技术与急诊医疗服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我们应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理念, 学习、应用新技术, 在创新中提升急诊医疗服务能力。

2020, 我们不忘初心。

急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急诊医疗体系建设, 离不开急诊医学人员队伍建设。院前-院内急诊-ICU的一体化救治模式(三环理论)是提供优质急诊医疗服务的保证, 急诊人应当精诚合作, 通过制度、流程、技术等各种方式有效融合;急诊专科的教学、科研、管理、人文、临床技术、急救技能是急诊医学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都应常抓不懈。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在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的带领下, 一定牢记前辈们的嘱托与期望, 脚踏实地、勤勉工作, 提高期刊的综合服务能力, 不仅要把期刊打造成急诊学术交流的圣殿, 也要把期刊营造成急诊人温情的家。

挥手告别2019, 让我们拥抱2020的朝阳, 共同努力, 迎接急诊医学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