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Vol. 28 Issue (8): 1058-105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8.029
视频120急救报警系统的开发及初步应用
蔡平军 , 许毅 , 钟淼 , 黄志刚 , 白伟志 , 罗杰 , 赵谕 , 王涛 , 黄健 , 马渝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400014

我国1986年开始使用120急救电话报警系统,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国急救反应时间较长[1],第一目击者实施急救复苏率低等[2-4]。为之,基于移动互联网及视频通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我们开发了网络视频120急救报警系统,以期能实现一键报警、自动定位、远程视频指导等功能,在提高院前急救各个环节效率的同时,也能远程指导第一目击者施救或报警者自救。本系统于2018年11月开始上线应用,现介绍如下。

1 系统简介 1.1 项目依据

视觉器官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受器官,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因此,本系统实现的功能是:患者呼救后,一键定位,伤病员病情及周围环境信息以声音、图文画面等形式直观呈现在120指挥调度中心或急诊科人员眼前的显示屏上,从而可“一眼”获得比语音多得多的现场及病情相关信息,远程指导呼救人员现场合理处置,实施自救互救。同时,将院前急救的各个主要环节可视化并共享信息。

1.2 主要功能模块

整个系统包括:视频报警手机应用软件(Application,APP)端、120调度中心系统端、急救网点医院(急救站)端和救护车手机APP端。应用了网页即时通讯(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WebRtc)跨平台无插件视频通讯、弱网对抗、定向环境音降噪、混合定位技术以及多级别、多标签调度路由等技术手段。此外,本系统还支持语音通话、拍照图片上传、文字信息聊天等,以适应不同网络环境和各类人群的需要。

1.2.1 手机APP端

呼救者通过APP一键发起120视频报警请求,与120调度中心系统进行双向视频通话,并将当前的定位信息发送给120调度中心端。

1.2.2 120调度中心端

接收报警的来源包括由报警手机APP接入和来自电话120拨入的报警。当接到APP报警后,与报警者进行视频通话的同时,获得定位信息。根据定位信息,系统自动根据交通状况和距离远近,依次排序显示救护车用时最短的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并将报警者的信息一键推送到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端,同时发起三方视频通话。如果接收到的是120电话急救请求,可根据电话内容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发送含有链接的短信息至报警者的手机上。当报警者接收到信息,点击链接即可实现与报警者进行视频通话,并获取报警者的定位信息。其后流程与接收APP报警相同。

1.2.3 急救网点医院(急救站)端

接收由120调度中心系统推送的报警相关信息和视频通话,并“接力”远程指导报警者实施自救互救,同时将报警者的信息推送给救护车APP。必要时可发送会诊信息到该院装本系统的专家的手机上,多方视频会诊。

1.2.4 救护车APP端

接收由急救网络医院端(急救站)推送的信息,并根据具体情况“接力”视频指导报警者。使用者根据定位信息导航前往报警者所在位置,并根据前往和返回路线的实际情况,选择将救护车的定位信息发送给第三方,如交巡警、第三方地图、交通广播电台等,请求保持道路通畅;同时救护车的实时位置会显示在急救网点医院系统上,必要时救护车APP或网点医院系统可双向发起多方视频通话。

2 初步应用

截止2019年4月1日,共收到报警1 050次,主要为APP来源报警,电话报警后通过短信唤起视频通话共5次。共计通话时长1 220 min。本院急诊科接到120指挥中心推送的报警信息55起,通话时长共计129 min,均由急诊科医生进行了远程指导。

典型案例1:高速路车祸:在重庆内环高速公路发生小车追尾事故,高速路执法人员用APP呼救,视频见车内一成年男子和一名儿童均不同程度受伤。急诊科医生根据现场情况,远程指导高速路执法人员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置;并重点针对成年男子诉左上腹疼痛的情况,疑似其有腹腔实质脏器损伤,告知现场人员,勿过多搬动,平躺后等待救护车到达。该两例患者送入就近医院治疗后痊愈出院。

典型案例2:轻轨车站晕厥:一成年男子在重庆地铁环线图书馆站晕厥倒地,目击者APP呼救。急诊科医生远程指导目击者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视频所见患者四肢有抽搐,初步判断为癫痫发作。嘱将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内分泌物,注意保暖,等待救护车到来。后患者经过医院治疗,好转出院。

3 讨论

我国的急救反应时间与第一目击者现场复苏成功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1],院前信息化水平总体还较为落后。从报警开始,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现场呼救人员与急救专业人员之间、院前与院内急诊之间不能有效、及时、精准互动,即存在着“急救黑障区”现象,“黄金十分钟内”伤病员往往得不到有效处置而错过最佳急救机会。为提高我国应急救援水平,国务院办公厅近两年年来相继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5]、《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6],以及国家卫健委颁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7]等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应急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将突发事件、灾害事故的现场信息以图文、语音及视频等方式报送至管理系统及手机客户端,对现场实施远程救援指导,实现院前与院内急诊之间的无缝衔接。从初步应用情况看,本系统可以达到上述要求,提高了急救效率,使急救的多个环节实现可视化和信息共享。在试用期间,各级新闻媒体予以高度关注,包括国务院网站[8]、交通部网站、国家卫健委网站、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等纷纷报道。

近年来,已有学者尝试通过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来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的信息互通的可行性,以建立高效的急救体系[9]。为减缓急诊拥挤,用智能手机远程评估非急性眩晕患者[10];Lee等通过智能手机终端,测试由急诊医生远程指导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的可行性[11]。一些发达国家均已开始试用基于移动网络的视频急救系统,如美国的Rapidsos、英国GoodSAM公司上线的Alerter、以色列及欧盟的carbyne公司的C-Now、日本Coaido119和映像通报119、我国台北地区开的视讯119等。这些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一键定位,智能调度,视频通话和远程指导等,从而进一步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急救效率。

经初步实践表明,本系统能够在报警后的第一时间获得有效医疗接触,能对现场进行初步评估,指导报警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现场处置,较好解决了报警后“急救黑障区”的问题,报警者较为满意。应用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病例通过远程视频指导,经现场有效处理和评估后,可不需要救护车服务,节约了急救资源。

参考文献
[1] 齐腾飞, 景军. 中国1996-2015城市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32(10): 1466-1468. DOI:10.11847/zgggws2017-33-10-12
[2] 葛英军, 蔡美香, 孙克玉, 等. 上海市闵行区院外心脏骤停旁观者心肺复苏的现状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15, 5(35): 477-480. DOI:10.3969/j.issn.1002-1949.2015.05.022
[3] 张晓凡, 姜琳, 陈洁莲, 等. 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对心肺复苏时效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1): 61-64.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1.012
[4] 庄江铨, 钟球, 傅哲泓, 等. 深圳市院前急救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中华急救医学杂志, 2018, 28(3): 391-396.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3.02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7-07-1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9/content_5211752.htm.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EB/OL]. [2018-4-2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4/28/content_5286645.htm.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EB/OL]. [2018-7-12]. 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10743/201807/bc3cf2fdc18e456aabfdadc9788005c2.shtml.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伤者"一键求救"重庆推出急救视频120自救互救服务[EB/OL]. [2018-8-31]. http://www.gov.cn/xinwen/2018-08/31/content_5318025.htm.
[9] Katayama Y, Kitamura T, Kiyohara K, et al. Improvements in Patient Acceptance by Hospitals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 Smartphone App for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A Population-Based Before-and-After Observational Study in Osaka City, Japan[J]. JMIR Mhealth Uhealth, 2017, 5(9): e134. DOI:10.2196/mhealth.8296.DOI:10.2196/mhealth.8296
[10] Shah MU, Lotterman S, Roberts D, et al. Smartphone Telemedical Emergency Department Consults for Screening of Nonacute Dizziness[J]. Laryngoscope, 2019, 129: 466-469. DOI:10.1002/lary.27424
[11] Lee DK, Park SM, Kim YJ, et al. CPR Guidance by an Emergency Physician via Video Call:A Simulation Study[J]. Emergency Medicine International, 2018, Article ID 1480726: 1-6. DOI:10.1155/2018/148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