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 其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有研究报道RDS早产儿婴幼儿期易发生反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原因可能与其肺发育有关,而肺功能与肺发育密切相关, 为临床上一项有效的检查手段, 目前关于<34周RDS早产儿肺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生后入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34周RDS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的潮气呼吸肺功能进行监测,探讨其肺功能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 且出院后随访至纠正年龄12个月的<34周RDS早产儿49例 (为RDS组)、<34周非RDS早产儿36例 (为非RDS组), 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分别有35例、20例完成潮气呼吸肺功能监测,RDS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RDS组 (n=15) 与重度RDS组 (n=20)。RDS组纳入标准:① 根据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标准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病情严重程度根据胸部X线改变分级[2],Ⅰ-Ⅱ级为轻度RDS,Ⅲ-Ⅳ级为重度RDS;② 胎龄小于34周;③ 出生后24 h内入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④ 出院后规律随访至纠正年龄12个月。剔除标准:① 先天发育畸形;② 有遗传代谢性疾病;③Ⅰ级RDS;④ 随访过程中失访。⑤ 有家族哮喘病史。非RDS组:纳入标准:① 胎龄小于34周;② 出生后24 h内入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③ 出院后规律随访至纠正年龄12个月。剔除标准:① 先天发育畸形;② 有遗传代谢性疾病;③ 随访过程中失访。④ 有家族哮喘病史。以同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的足月儿为足月儿组,纳入标准:① 出生胎龄大于37周;② 出生体质量大于2 500 g。剔除标准:① 先天发育畸形;② 有遗传代谢性疾病;③ 有家族哮喘病史。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项目(1) 早产儿基本资料: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多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产前促肺成熟、生后Apgar评分、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 (TRIPS)、新生儿呼吸窘迫评分、母亲合并症等。(2) 早产儿合并症及治疗措施的相关资料:新生儿窒息、动脉导管未闭 (PDA)、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有创机械通气时间、CPAP辅助通气时间等。(3) 肺功能相关观察指标:达峰时间 (TPEF)、达峰容积 (VPEF)、达峰时间比 (TPEF/TE)、达峰容积比 (VPEF/VE)、公斤体质量潮气量 (VT/kg)、呼吸频率 (RR)、吸气时间 (Ti)、呼气时间 (Te)、吸呼时间比 (Ti/Te)。
1.2.2 测试方法早产儿于纠正年龄40周时行潮气呼吸肺功能监测, 足月儿于生后3~5 d行潮气呼吸肺功能监测。采用德国康讯婴幼儿肺功能仪进行测定, 电脑录入患儿的性别、出生日期、身高、体质量等基本信息,测试在进食后15~20 min进行, 首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处于自然安静睡眠状态下进行。操作时小儿取仰卧位, 将面罩用适量力度罩在患儿口鼻上以免漏气,通过流速传感器进行检查,每人连续测试3次,每次记录20次潮气呼吸,最后由电脑自动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r)]表示,多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DS组与非RDS组基本资料的比较RDS组共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出生胎龄 (30.44±2.07) 周,出生体质量 (1.49±0.39) kg,剖宫产19例, 产前促肺成熟20例, 新生儿窒息12例、PDA 15例、呼吸暂停10例、BPD 13例、NEC 3例;非RDS组共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出生胎龄 (30.81±1.87) 周,出生体质量 (1.58±0.34) kg,剖宫产9例, 产前促肺成熟11例, 新生儿窒息1例、PDA 4例、呼吸暂停10例、BPD 3例、NEC 1例,两组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RDS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非RD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 RDS组与非RDS组呼吸支持治疗的比较与非RDS组相比,RDS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NCPAP辅助通气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RDS组所需氧体积分数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RDS组PaO2/FiO2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项目 | RDS组 (n=35) |
非RDS组 (n=20) |
Z/t值 | P值 |
有创机械通气时间[h, M(Qr)] | 96.0(144.5) | 0.0(0.0) | -6.514 | 0.000 |
NCPAP通气时间[h, M(Qr)] | 98.0(150.9) | 0.0(0.0) | -5.149 | 0.000 |
PaO2(mmHg) | 84.7±31.0 | 78.28±21.47 | 1.134 | 0.260 |
FiO2 | 0.50±0.22 | 0.24±0.07 | 7.888 | 0.000 |
PaO2/FiO2 | 193.94±100.61 | 334.89±90.19 | -6.664 | 0.000 |
RDS组TPEF、VPEF、TPEF/TE、VPEF/VE低于足月儿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RDS组TPEF、TPEF/TE、VPEF/VE低于足月儿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RDS组VPEF低于非RD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RDS组TPEF、TPEF/TE、VPEF/VE低于非RD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肺功能指标 | RDS组 (n=35) | 非RDS组 (n=20) | 足月儿组 (n=26) | F值 | P值 |
TPEF (s) VPEF (mL) TPEF/TE (%) VPEF/VE (%) RR (次/min) Ti (s) Te (s) Ti/Te (%) VT[kg (mL·kg)] |
0.17±0.04a 6.74±2.70ab 29.06±4.21a 32.54±4.43a 47.55±10.30 0.50±0.10 0.65±0.14 0.78±0.10 6.69±1.63 |
0.19±0.06a 8.66±2.82 30.31±11.53a 34.39±8.44a 46.88±13.09 0.52±0.10 0.66±0.16 0.83±0.24 7.31±1.32 |
0.23±0.09 9.33±2.92 38.27±7.16 39.64±5.88 46.50±13.64 0.50±0.11 0.57±0.26 0.84±0.17 6.33±1.76 |
7.810 6.998 12.157 10.451 0.059 0.266 1.645 1.056 2.088 |
0.001 0.002 0.000 0.000 0.943 0.767 0.200 0.353 0.131 |
注:与足月儿组比较,aP<0.05;与非RDS组比较,bP<0.05 |
轻度RDS组TPEF、VPEF、TPEF/TE、VPEF/VE高于重度RD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3。
肺功能指标 | 轻度RDS组 (n=15) |
重度RDS组 (n=20) |
t值 | P值 |
TPEF (s) VPEF (mL) TPEF/TE (%) VPEF/VE (%) RR (次/min) Ti (s) Te (s) Ti/Te (%) kg/(mL·kg) |
0.17±0.04 7.00±3.17 30.41±4.96 32.95±4.90 46.27±9.76 0.49±0.84 0.60±0.11 0.82±0.07 6.67±1.90 |
0.16±0.03 6.39±1.94 28.04±3.33 32.23±4.16 49.27±11.08 0.51±0.11 0.69±0.15 0.75±0.10 6.69±1.46 |
-0.845 -0.657 1.691 0.475 0.849 -0.527 -1.934 2.346 -0.032 |
0.404 0.516 0.100 0.638 0.402 0.601 0.062 0.061 0.974 |
依据儿童肺功能检测及评估专家共识[3]将RDS早产儿分为正常肺功能组和异常肺功能组, 对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一般资料、围产期因素、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治疗措施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5个可能与RDS患儿肺功能有关的因素: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期间CPAP辅助通气时间、TRIPS评分、呼吸窘迫评分。见表 4。
影响因素 | 正常肺功能组 | 异常肺功能组 | t/Z值 | P值 |
出生体质量 (kg) 出生胎龄 TRIPS评分 呼吸窘迫评分 NCPAP通气时间 (h) |
1.65±0.32 31.43±1.40 21(8) 6(2) 72.0(132.5) |
1.24±0.32 28.85±1.43 21(4) 7(2) 181.2(337.5) |
3.706 5.285 -1.735 -1.771 -2.274 |
0.001 0.000 0.083 0.077 0.023 |
将单因素分析提示为相关因素的5个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为影响RDS早产儿肺功能的保护性因素。见表 5。
影响因素 | 回归系数 | Wald | P值 | OR | 95%CI |
出生胎龄 | -1.260 | 8.056 | 0.005 | 0.284 | 0.119~0.677 |
RDS主要见于早产儿, 其胎龄越小, 发病率越高。早产儿由于肺部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需给予PS替代治疗或NCPAP、有创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这些因素可导致肺损伤及损伤后肺组织的异常修复。损伤的肺组织随着身长、体质量的增长,肺泡数目可增加,但新生儿出生后小气道数目不再增加, 仅随生长发育不断延长及增粗, 婴幼儿肺泡发育尚未成熟使小气道开放的力量较弱[4]。
人类肺发育共经过6个阶段,胎龄<34周早产儿主要位于囊泡期阶段,其宫内正常的肺发育过程被阻断,表现为肺泡化不全。研究发现TPEF/TE、VPEF/VE是反映小气道阻塞较敏感的指标[5-8], 比值越低, 说明小气道阻塞越严重。黄小霏等[9]对接受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RDS早产儿在纠正胎龄37周时进行肺功能随访,发现RDS早产儿的肺功能在短期内未能完全恢复,提示主要表现为小气道的阻塞。本研究中<34周RDS早产儿及<34周非RDS早产儿在纠正年龄40周时TPEF/TE、VPEF/VE明显低于足月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34周早产儿的小气道发育较足月儿落后,气流受限明显。齐利峰等[10]研究发现<34周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TPEF/TE、VPEF/VE仍达不到足月儿水平,吉玲等[11]研究显示<34周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多项肺功能指标与足月儿比较有明显差距。本研究与以上研究结果相符。
多项研究[10-11]显示<34周早产儿的肺功能与足月儿之间的差距较晚期早产儿更明显, 关于晚期早产儿肺功能的情况是怎样的, 本研究并未涉及, 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魏东旭等[12]研究显示晚期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小气道的阻力仍高于足月儿。国外McEvoy等[13]对晚期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的肺功能与足月儿比较显示, 晚期早产儿的TPEF/ TE低于足月儿, 呼吸道阻力高于足月儿。
本研究中<34周RDS早产儿住院期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NCPAP通气时间、所需最高氧体积分数均高于<34周非RDS早产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但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TPEF/TE、VPEF/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小气道的发育与住院期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所需最高氧体积分数关系不大, 考虑主要与小气道本身发育缓慢有关。黄小霏等[9]研究发现TPEF/TE与机械通气时间、最高吸氧体积分数均无相关性。陈朝红等[14]研究发现早产儿在校正胎龄足月时气道发育比同龄健康足月儿差, 与早产儿出生时是否进行机械通气关系不大。俞至凌等[15]对RDS早产儿生后7 d内的肺功能动态监测显示RDS早产儿在生后5 d内肺功能落后于非RDS早产儿, 第7天时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的结果与以上研究相符合。而Greenough等[16]对生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11个月时进行的肺功能结果显示:反应小气道阻塞的指标TPEF/ TE与机械通气及需求高浓度的氧有关系。本研究的结果与之相悖,考虑主要与肺功能监测的时间不同有关,可能机械通气对早产儿的远期肺功能影响更大。关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早产儿的远期肺功能国内外的研究较少,且所收集的样本量较小,因此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对早产儿远期的肺功能进一步探讨。
为明确RDS严重程度对肺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34周RDS早产儿进一步分为轻度RDS组与重度RDS组, 结果显示轻度RDS早产儿组TPEF、VPEF、TPEF/TE、VPEF/VE均高于重度RDS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可查阅的文献较少, 由于本研究收集的样本量不多, 需进一步研究。
[1] | 梅花, 张钰恒, 王晶, 等. 内蒙古蒙汉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6): 714-718.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6.005 |
[2] |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396-397. |
[3] | 张皓, 邬宇芬, 黄剑峰, 等. 儿童肺功能检测及评估专家共识[J]. 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2): 104-114.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4.02.002 |
[4] | 张亚平, 张皓, 邵肖梅. 新生儿期机械通气对日后肺功能的影响[J]. 新生儿科杂志, 2002, 17(6): 279-282. DOI:10.3969/j.issn.1673-6710.2002.06.022 |
[5] | Boule M. Respiratory function measurements in infants[J]. Arch Pediatr, 2003, 10(10): 927-932. DOI:10.1016/S0929-693X(03)00419-6 |
[6] | Thomas MR, Rafferty GF, Limb ES, et al. Pulmonary. function at follow-up of very preterm infants from the United Kingdon oscillation stud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 169(7): 868-872. DOI:10.1164/rccm.200310-1425OC |
[7] | Gappa M, Berner MM, Hohenschild S, et al. Pulmonary function at school-age in surfactant-treated preterm infants[J]. Pediatr Pulmonol, 1999, 27(3): 191-198. DOI:10.1002/(SICI)1099-0496(199903)27:3<191:AID-PPUL7>3.3.CO;2-Q |
[8] | Khashu M, Narayanan M, Bhargava S, et al. Perinat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preterm birth at 33 to 36 weeks′gestatio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Pediatrics, 2009, 123(1): 109-113. DOI:10.1542/peds.2007-3743 |
[9] | 黄小霏, 高平明, 林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肺功能的随访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15): 28-30.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06.15.010 |
[10] | 齐利峰, 余加林, 刘晓红, 等. 不同胎龄新生儿肺功能动态监测[J].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24): 1886-1890.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3.24.008 |
[11] | 吉玲, 马莉雅, 黄娜娜. 不同胎龄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测定及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7(5): 449-452. 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5.05.007 |
[12] | 魏东旭, 段翌, 单若冰, 等. 晚期早产儿校正胎龄足月时潮气呼吸肺功能的观察[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5, 22(4): 249-252. DOI:10.3760/cma.j.issn.1673-4912.2015.04.009 |
[13] | McEvoy C, Venigalla S, Schilling D.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healthy late preterm infants delivered at 33-36 weeks of gestation[J]. Pediatr, 2013, 162(3): 464-469. DOI:10.1016/j.jpeds.2012.09.042 |
[14] | 陈朝红, 张敏, 卢光进, 等. 校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研究[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2, 27(3): 165-168. DOI:10.3969/j.issn.1673-6710.2012.03.006 |
[15] | 俞志凌, 薛辛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 14(1): 81-84. DOI:10.3969/j.issn.1006-9534.2006.01.044 |
[16] | Greenough A, Zhang YX, Yüksel B. Assessment of prematurely born children at follow-up using a tidal breathing parameter[J]. Physiol Meas, 1998, 19(1): 111-116. DOI:10.1088/0967-3334/19/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