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 Vol. 34 Issue (6): 769-770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5.06.003
百年医学长河中的生命之光
龙声志     
毕节市中医医院,毕节 551700

站在2025年的时光岸边,回望110年前那个动荡的年代,仿佛能看见一群身着长衫的医者,怀揣着“医者仁心”的崇高理想,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地推开了中华医学会的大门。那扇看似普通的木门,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开启,却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如同在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之路。

1915年的上海,十里洋场,繁华与贫困并存,现代医学与传统医术相互碰撞。伍连德、颜福庆等医学先驱们,在目睹了当时中国医学的落后和民众的疾苦后,毅然决然地发起成立了中华医学会。他们深知,医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在学会成立初期,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经费也极度短缺。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四处奔走,筹集资金,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医学专家前来交流讲学。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他们通过一封封书信,将全国各地的医学工作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出谋划策。

抗战时期,中华医学会的成员们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担当。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们组成医疗救援队,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无数伤员包扎伤口,缝合生命的裂痕。在后方,他们积极开展防疫工作,防止疾病的蔓延。面对物资匮乏的困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华医学会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无数人的生命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医学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大规模的卫生建设中。在农村,他们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普及卫生知识。在城市,他们参与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体系,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在医学教育领域,他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为中国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传染病防治方面,中华医学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面对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时,学会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最终成功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医学会更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随着中国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学会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他们与世界各国的医学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医学会议,分享中国医学的发展成果。在急诊医学领域,《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创刊,为急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杂志紧密围绕急诊医学的前沿领域,及时报道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了急诊医学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在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华医学会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专家制定救援方案,派遣医疗队赶赴灾区,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这些关键时刻,中华医学会的成员们再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在学会发展的历程中,《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始终伴随着学会的成长。从创刊初期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成为国内急诊医学领域的权威期刊,杂志见证了中国急诊医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每一期杂志的出版,都凝聚着无数医学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那些发表在杂志上的学术论文,不仅记录了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更蕴含着作者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在杂志的封面上,那一抹醒目的红色,仿佛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医学的热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学会的大楼上,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医学工作者忙碌的身影。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专家学者,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医生,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学会的荣誉室里,陈列着无数的奖杯和证书,这些都是学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见证。每一个奖杯,都代表着学会在某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每一张证书,都凝聚着医学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在那些泛黄的照片中,我看到了学会成员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工作的场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怀。这些照片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10年的风雨历程,中华医学会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始终坚守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学会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医学精神,不断推动医学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中华医学会成立120周年的时候,能够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生命之光永远闪耀在医学的长河中。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