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的机械通气策略
发布日期:2007-09-18
目前提供的机械通气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为减小肺泡跨壁压, 避免肺泡过度扩张, 改变以往的容积目标型为压力目标型。临床上以气道平台压为指标, 使其低于30~35cmH2O。
②为避免肺泡过度扩张, 可降低通气量, 采用许可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策略。
③可通过改变呼吸时比, 采用反比通气(IRV)或容量控制反比通气(VC IRV)及压力控制反比通气(PC IRV)的方法减低气道峰压(PIP), 提高气道平均压(Paw)形成适当水平的内源性PEEP (PEEPi)改善氧合利于萎陷肺泡复张,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丢失。
④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强制性,加强自主呼吸的作用, 促进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的协调。如高频振荡通气(HFOV)、压力释放通气(APRV)等技术的应用。
⑤应用肺力学参数准确调整PEEP水平,寻找“最佳PEEP”,使之既可以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又同时避免过度增加肺泡压。
⑥鉴于ARDS的肺损伤状态会随病程变化, 强调动态呼吸监测, 据以及时调整通气参数。其它一些呼吸支持技术,包括气管内吹气技术(TGI)、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液体通气(LV)、肺外气体交换技术(体外膜氧合—ECMO, 体外去除二氧化碳—ECCO 2R, 血管内氧合技术—IVOX )等, 已在研究中显示了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