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急诊学科 >> 急诊护理 >> 推荐文章
关键字:
推荐文章

    字体: | |

哮喘的教育和管理
发布日期:2006-12-19
实践表明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哮喘教育可以显著地提高哮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提高患者防治依从性,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经费开支的目的。可以根据不同对象和具体情况,可以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为患者及其家属乐于接受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教育。   (一)教育的方式方法   1.各级医院可以通过开办哮喘学校、学习班、俱乐部、联谊会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集中进行系统的哮喘教育。   2.组织患者阅读连环画,观看电视节目或录象(video)或听录音带。   3.组织患者阅读有关哮喘防治的科普丛书及报纸杂志上所刊登的科普文章。   4.应用上网或互动多媒体技术传播防治哮喘的信息。   5.召集哮喘患者介绍交流防治哮喘的经验体会。   每位哮喘患者在初诊时,应尽可能为其提供一些基本的必要的资料,包括防治哮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通过各种途径对哮喘患者进行宣传、教育。   (二)教育的初级内容   1.相信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   2.了解诱发哮喘的各种因素,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找出具体的促(诱)发因素,以及避免诱因的方法,如减少过敏原吸入,避免剧烈运动,忌用可以诱发哮喘的药物等。   3.初步了解哮喘的本质和发病机制。   4.熟悉哮喘发作先兆表现及相应处理办法。   5.了解峰流速仪的测定和记录方法,并鼓励记录哮喘日记。   6.学会在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办法。   7.初步了解常用的治疗哮喘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用法,并了解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减少、避免这些不良反应。   8.正确掌握使用各种定量雾化吸入器的技术。   9.根据病情程度医患双方联合制订出初步治疗方案。   10.认识哮喘加重恶化的征象以及知道此时应采取的相应行动。  11.知道什么情况下应去医院就诊或看急诊。   12.了解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术。   (三)长期管理的内容   初步教育后应进一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定期强化有关哮喘规范治疗的内容,提高哮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水平和防治哮喘的技能,重点是MDI吸入技术以及落实环境控制措施,定期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提高哮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改善哮喘患者防治疾病的依从性。   1.患者教育,并使哮喘患者在治疗中与医师建立伙伴关系。   2.根据临床症状和尽可能的肺功能测定评估和监测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   3.避免与危险因素的接触。   4.建立个体化的儿童和成人的长期的治疗计划。   5.建立个体化的控制哮喘加重的治疗计划。   6.行定期的随访监护。   注意事项包括:   1.哮喘教育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取得哮喘患者的家属以及朋友、领导、老师的支持。   2.哮喘教育应当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尤其是应当与多种医疗实践结合在一起,将哮喘教育贯穿于一切医疗活动中。   3.对于哮喘患者的教育要注意个体化,并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多次强化,逐渐深入。   4.医生的教育和提高是进行哮喘教育的基础,因此应当将医生继续教育纳入哮喘教育计划内,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内科医生对于哮喘的认识水平,做好更新知识,提高他们对于哮喘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吸引鼓励更多的医生参与此项工作,并经常强化他们参与哮喘教育的意识。   (四)长期管理的目标   1.使哮喘患者对防治措施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2.尽可能控制、消除有关症状,包括夜间无症状。   3.预防、控制哮喘发作,使到医院就诊的次数达到最低限度。   4.使肺功能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5.保证患者能参加正常活动,包括体育运动,将因病误工、误学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6.少用或不用短效β2激动剂也能控制病情。   7.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最好是无不良反应。   8.尽量使哮喘患者不发生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9.减少哮喘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