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关键字:
行业快讯

    字体: | |

团结协作强化科研--美开展非典科研攻关的几点启示
发布日期:2003-08-02
团结协作强化科研--美开展非典科研攻关的几点启示 中国医药报 2003-07-03   在全球“非典”疫情趋于减弱的时候,美国对“非典”科研的兴趣更浓了。今年5月30日,在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组织下,来自世界各地和美国的数百名研究人员汇聚国家卫生研究院总部,参加名为“SARS:从科研上作出反应”的大型学术研讨会。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博士称,这是美国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就“非典 ”举办的首次学术研讨会,目的是找出在科研、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空白和障碍,以便制订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 ‘非典’科研计划 ”。     截至今年5月30日,美国境内共发现“非典”可能病例66例,没有患者死亡的报告。应该说,“非典 ”对美国并没有构成太大的威胁。然而美国不仅在防治方面积极采取措施,而且在科研领域也迅速主动出击,争抢“非典 ”科研领域的制高点。在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测序及其成果发表、“非典”基础科研、药物筛选、疫苗开发、诊断技术,以及“非典”流行病学、病原学和临床研究等各个领域,美国的研究开发活动都相当活跃。美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全面铺开“ 非典”科研战线的做法不乏启示。   首先,科学研究应该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前瞻性的眼光。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局部爆发的新型传染病等,乍一看也许与己无关,但最后十有八九还会找上门来。因此,在科研上应该有超越国界、未雨绸缪的意识。     其次,在科研机制上应大力倡导国际合作与团结协作。以美国为例,在“非典”刚刚出现全球流行的苗头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等机构很快就派遣专家与WHO等展开合作,获取第一手信息,并与国外同行保持密切沟通。美国国内在组织科研攻关的过程中,政府和军方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之间很快形成了伙伴关系,各取所长。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与军方及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已完成了对数千种化合物的筛选,以求从中找出治疗“非典”的药物。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忽略基础研究。美国在冠状病毒基础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非典”病原体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后,美国研究人员在冠状病毒领域多年积累的知识和成果派上了用场,冠状病毒专家们一时炙手可热。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也随即大幅增加了对十多项冠状病毒研究的资助金额。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专门邀请知名冠状病毒专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凯瑟琳・霍尔姆斯给公共卫生专家们补课。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冠状病毒专家丹尼森在30日的学术研讨会上称,“美国政府多年来为冠状病毒研究投入的总经费,不及‘非典’在全球肆虐几天内造成的经济损失。”这虽是戏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基础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