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关键字:
行业快讯

    字体: | |

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微创新技术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文章来源: 新华网山东频道 发布日期:2005-10-04
新华网山东频道9月30日电(记者刘关权)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的专家为一位89岁高龄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手术。手术者在病人胸壁上做了3个1.5cm仅能容纳一支钢笔的“钥匙孔”切口,电视摄像头被放入患者胸腔,电视屏幕上清晰地显示胸内肿瘤生长状况,一件件手术器械通过小切口进入患者体内。手术者看着电视屏幕,手持器械仔细分离和切除病灶… 这是在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景寒教授指导下,孟龙副教授、杜贾军副教授共同创造的一项微创新技术——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运用此项新技术己为140多例食管癌患者作了不开胸的手术。据悉,该新技术经技术鉴定,专家们评定,该项微创技术己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国际胸外科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己跃居世界前列。 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居世界首位。以往国内外医学界都是采用以开胸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这种传统疗法弊病较多:刀口大、创伤重、患者痛苦大、康复时间长。尤其是一些年老体弱患者不适宜作开胸手术。 自2002年初始,该院胸外科专家在临床探索如何利用胸腔镜不开胸作食管癌切除术。经过临床实践,他们发现单纯用胸腔镜作食管癌切除术难度很大,为此,他们就着手探索创造一个新的微创手术方式:让手术者的一只手经过患者腹胸之间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辅助胸腔镜子术。他们应用这一新手术方式成功地为1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了切除手术。这一新术式的优点是:由于手术者手的介入能够迅速切除肿瘤清扫淋巴结,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在患者胸腔上开个大切口,并要作繁锁的缝合。由此也就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手术者的手经过隔肌裂孔对邻近的心脏和下腔静脉造成压迫,手术中每过5-10分钟病人血压就会下降。同时裂孔紧邻下腔静脉,一旦造成下腔静脉撕裂,则对患者的生命威胁很大。 胸外科专家研究组在新的矛盾面前并没有停步,2002年10月在右侧膈肌前侧做一6厘米切口,手经此进入胸腔进行操作。这个经腹进胸的路径经过10例病人的临床实践,证明比经食管裂孔操作要容易得多,而且几乎没有任何风险,胸内操作流畅心脏压迫症消 失,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 对这一新的探索,虽然有成功之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切 开膈肌毕竟给病人带来新的损伤,术后膈肌呼吸运动势必受到影响。 2003年1月,专家研究组探索使用胸腔与腹腔之间的另外一个通路,即经过腹壁切口腹膜外直接向上与胸腔相通,其操作性和实用性与膈肌切开通路相同。因不需要切开膈肌,所以对内环境的稳定性定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小,手术创伤进一步减小。自2003年 1月至2005年5月共对100多例患者采用了这一新的手术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杜贾军对记者说,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研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可以概括出几个优点:胸部刀口由常规开胸手术的25cm缩减为3cm,患者术中出血少,术时间缩短,手术的痛苦减轻,且康复快。 由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三位专家创立的这一新手术方式,将国际上的新技术——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将微创技术应用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上。该研究课题获得了2004年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一创新技术在国内同行中引起了很大震动。截止目前,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0多人学习了这项新技术;全国各地的20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孟龙和杜贾军两位专家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河南、新疆、广州、重庆、天津、福建等地进行学术讲座和演示手术,参加学习的人员己超过1600人。杜贾军还应邀赴加拿大参加第84届北美胸外科年会,这项新技术得到北美外科权威的肯定和好评。(完)
文章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