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关键字:
行业快讯

    字体: | |

医院停机坪不可一哄而上
原作者: 卫龙(北京市民) 文章来源: 新京报 发布日期:2004-09-07
  近日,北京友谊医院新建的门急诊大楼正式启用。该大楼顶部按照国际标准兴建了直升机停机坪。   利用直升机开展医疗救援,在国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一些大型医院在改建、扩建、新建门、急诊楼过程中,纷纷有了“与国际接轨”的念头,甚至是行动。今年7月14日,上海华山医院就 已经启用了医用直升机,而目前,据了解,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同仁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大医院,都有了修建停机坪的意向,甚至有的医院已经将停机坪列入规划之中。   但是,就目前北京市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来看,医院能否修建停机坪,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北京的上空是实行严格“空中管制”的,目前的空中禁飞区是以天安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其覆盖范围基本上包含了三环以里的整个城区,而目前几所有意向修建停机坪的大型医院,均在三环以里。同时,修建停机坪不能是单项行为,需要“点线”的连接,比如,老百姓需要急诊,直升机救援时停在何处?如果没有“双向”的飞行连线,即使有了直升机也未必能够起到作用。   其次,今后如何开辟空中救护航线,由哪一家医院来承担空中救护任务,救护的标准、费用如何制定等等,都还是未知数,在没有标准、制度的前提下,贸然修建停机坪,无疑是一种过于超前的“冒险”行为。据报道,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中国首家配备直升机停机坪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实施空中救护时,是按机型和时间收费的,不同机型每小时收费3万—5万元,这也是一般平民百姓所难以承受的。   早在十几年前,北京市急救中心的急救大楼在建成时就有了停机坪,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使用过。没有使用过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主要的无非是受空中管制、机型选择及医用装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问题的制约,使其停机坪“徒有虚名”。鉴于目前北京的特殊环境,修建停机坪就不可“一哄而上”,导致巨额浪费。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