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关键字:
行业快讯

    字体: | |

车祸发生前我们需要了解“急救”
原作者: 钱江晚报实习生陈磊金晶 钱江晚报记者方云 文章来源: 钱江晚报 发布日期:2004-04-07
  2004-4-7   “时间就是生命。”对那些心脏骤停、生命垂危的车祸病人而言,如果不在6分钟内进行紧急抢救,他生存的概率几乎等于零。即便个别侥幸抢救过来,也将变成植物人,因为他的大脑缺氧时间过长,造成了脑死亡。 由于交通拥挤等种种原因,救护车往往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因此,让普通市民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让目击者能在120救护车赶到前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十分必要。 今天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昨天,本报记者跟着120随车医生,亲身体验现场抢救车祸伤员。 一季度全省道路交通事故 每天死亡21人 昨天,交警部门也适时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前三个月,全省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814起,死亡1915人,受伤8108人。杭州、宁波、温州,死亡人数分列前三位。 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死亡事故上升幅度大,高速公路“涨幅”最大,为41.98%。 夜晚事故的死亡人数高于白天。夜晚事故主要集中在18时至21时3个小时内,这3小时可谓死亡事故发生的重点时段,死亡547人。 尤其让人关注的是,1年以下驾驶资历、6年至10年驾驶资历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比例较高。驾驶资历在1年以下的驾驶员,发生事故导致358人死亡,占驾驶员责任事故死亡人数的24.47%。 交警部门提醒司机:不要超速行驶,超速行驶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违章行为;请遵守行车秩序,不要争道抢道,这种违章行为在交叉路口、城市主干道上十分突出,分别占了违章事故总数的60%和43.1%;最后还要切记保持纵向间距,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本报记者胡巍 本报通讯员张红鸣李玲刘昆   危重病人 做做“人工呼吸” 时间:8点43分 事情:有市民拨通120说,在杭州德胜东路长城机电集团门前,一辆公交车把一老人撞倒,现在老人头上流血不止。 现场:我们跟随着120急救中心医生袁轶俊和两名担架工,立即从设在省中医院的急救点出发。10分钟后,车子到达现场。受伤老人坐在事发现场的地上,左额头上正在流血。 袁轶俊检查后发现,老人头皮裂伤,额部外伤,可能有脑震荡,初步断定没有生命危险。于是,他从药箱里拿出酒精、纱布等,对老人额头上的伤口进行简单的清理和包扎。几分钟后,老人被送进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 点评———每提早抢救1分钟,生还率提高10% 点评人: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科副科长宋因力 这位老人受的伤属于轻伤。车祸发生后,目击者首先要判断伤员受的伤是危重伤还是轻伤。如果伤者没有意识,叫他不应,处于昏迷状态,心跳、呼吸骤停,这就属于危重伤,必须在急救车赶到前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 医学专家统计,每提早一分钟抢救,伤者的生还率就提高10%,如果超过8分钟,就会造成脑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成为植物人。 急救步骤: 首先让伤员仰卧在木板、硬板床或地上,抢救者跪在或站在伤者的肩膀旁边; 其次,把伤者的头后仰,打开呼吸气道,看看伤者胸部有无起伏,听听鼻孔有无气流,感觉是否有气流吹出来; 第三,人工呼吸。方法是用嘴对嘴吹气,用力吹两口气后,两手掌交叉对心脏部位进行挤压15次(按每分钟100次的速度),再吹两口气,挤压15次,如此反复,直到120急救车赶到。(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的伤者,挤压的深度有所不同。成年人,挤压的深度为4至5厘米,1至8岁以下的儿童为3厘米,1岁以下的婴儿为2厘米) 骨折伤员 不要随便搬运 时间:13点23分 事情:120急救中心接到电话,在宝善桥附近,一辆面包车把一骑车人撞倒在地,骑车人倒在地上无法动弹。 现场:袁轶俊又火速赶往事故现场。被撞倒在地的是40多岁的周某。他骑车经过宝善宾馆对面的转弯道时,与一辆白色的面包车迎面相撞,倒在地上。急救车赶到时,周某正躺在地上叫个不停,他右小腿鼓起了一个包。 袁轶俊说:“他很有可能是右小腿骨折了,不能随便搬动。”说着,袁轶俊先让周某平躺在地上,在他骨折的右小腿部位用两块夹板夹住,然后用绷带把小腿两侧的夹板一圈一圈缠绕紧。确定骨折部位已经固定住后,医务人员分前后两人托住伤者的头部、颈部、背部和臀部,小心翼翼地把他平移到了担架上,抬上急救车。13点35分,救护车将周某送到了市红会医院急诊室。 点评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许国根 车祸伤员中骨折伤员占了很大一部分。对这类伤员,主要采取4大基本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止血和包扎:目击者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餐巾纸、衣服等随手可以得到的东西,对伤者的流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和包扎止血。 固定:骨折伤员首先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否则极易造成骨折部位血管的损伤。特别是胸椎、腰椎、颈椎骨折的伤员,绝对不能随便移动,一定要先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后再移动,不然极有可能导致瘫痪或者骨头错位。 固定的材料可以是木板、树枝、硬纸板等较硬的东西。 搬运:骨折伤员不能随便搬运。特别是胸椎、腰椎、颈椎骨折伤员,如果一人抱头,一人抱脚搬运,极有可能使受伤部位的神经受到严重损伤。应当先固定后,再由两个人或三个人平托着放到担架上或硬木板上。 此类伤员最好叫救护车运送,因为救护车上有专门的硬担架,而出租车座位太软,对受伤部位不利。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