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耳鼻咽喉科等7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初步遴选结果的公示
原作者: 医政司 文章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 发布日期:2023-10-26
1993年11月20日全国院前急救培训中心(后改名为卫生部医政司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简称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成立暨首届医务人员培训班开学典礼在上海市海宁路68号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原址举行。至今已30年了。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却是一部尘封的历史,鲜为人知……笔者打开记忆的闸门,带您走进这部历史……1.关于全国院前急救培训中心成立暨首届医务人员培训班开学典礼的一些回忆1993年11月20日全国院前急救培训中心成立暨首届医务人员培训班开学典礼在上海市海宁路68号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原址举行。出席开学典礼的有卫生部医政司领导单藕琦、市卫生局医政处长姜廉益、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王一镗教授、蒋健教授、杨涵铭教授、冯建明教授、李忠浩教授及中心领导郑盛业、钟厚德、毛仁忠、李妙山等。首届医务人员培训班学员27名,21名来自外地各省区医院和急救中心,6名来自本急救中心。1991年卫生部医政司在上海莘庄召开院前急救工作会议。会上来自全国各急救中心的主任们一致强烈呼吁应成立一个全国的院前急救培训机构,由此培训全国院前急救专业人,发展和培育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会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负责起草一报告给上海市卫生局,1992年底上海市卫生局打报告给卫生部医政司申请成立全国院前急救培训中心,常设机构设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993年2月卫生部医政司批复同意上海市卫生局的请示报告,当年卫生局发文批复培训中心的领导班子。由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周剑萍兼任培训中心主任,医政处姜廉益处长、市医疗急救中心领导钟后德、毛仁忠任培训中心副主任,费国忠副主任医师任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当年培训中心向几个省区分配医务人员培训班名额,并设计培训班课程,聘请授课教授等。终于筹备工作就绪,于1993年11月20日举办全国院前急救培训中心成立暨首届医务人员培训班开学典礼。由此开创了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新篇章。2.关于首届厂矿医务人员院前急救专业培训班合影照片的一些回忆1994年1月18日我告别了工作22年的上海港港区,告别了有着深厚感情的港区干部职工,抛弃了港区优厚的工资与福利待遇(当时来这儿工作每月收入要减少五六百元),抛弃了在港区工作22年打下的根基来到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报到,决心为发展我国的急救医学事业作贡献。当时我的一个想法是:我下了那么大的一个决心来到全国院前急救培训中心从事急救培训工作,应设法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迅速把急救培训班开起来。我找到了我熟悉的市二医院下厂组负责人茅华医生,恳请他能组织市二医院劳保单位厂医来我中心培训班学习。事先我与费国忠主任通过气,可按报名人数发放适当劳务费予以奖励。考虑到厂医参加全脱产学习时间上安排有困难,笔者建议培训班安排一周二天授课,费国忠主任同意我的建议。茅华在下厂组会议上动员劳保单位厂医报名,获得热烈响应。他负责的市二医院劳保单位这有20多人报名。我又通过发通知及打电话招收到10多名厂医。终于在距我来培训中心报到2个多月就把第一期急救培训班开出来。首届厂矿医务人员院前急救专业培训班自4月6日~5月20日每周二天,胜利圆满结业,学员对培训班课程设置、授课质量及培训班管理都十分满意。此合影照是结业典礼上的全体合影。成功举办我第一个操持举办的急救医学培训班。3.关于首届全国院前急救管理干部讲习班的一些回忆1994年5月25日至6月3日首届全国院前急救管理干部讲习班在上海市海宁路68号培训中心原址举办。该讲习班是中心执行卫生部医政司的指令举办的。出席对象是全国各省区急救中心的主任及急救中心车辆管理及通讯管理等负责人,另有一名宜昌市卫生局副局长,共25名学员,是级别较高的一次讲习班。课程主要是有关院前急救管理的,如车辆管理、通讯管理、财务管理、救护车药品管理、区域卫生规划以及院前急救资金如何筹措等。记得姜廉益处长也在班上讲了一课。主要授课老师是我急救中心的,钟后德讲了《我国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李妙山讲了通讯管理,张文虎讲了车辆管理、王小川讲了急救中心的办公室管理,宝山救护站朱锦康介绍了宝山区急救中心的管理经验。讲习班也组织了一些参观考察活动。限于中心食宿等条件限制,加之培训中心举办类似管理培训班缺乏经验,开学初学员对培训班有些意见。中心领导向卫生局汇报后局领导十分重视,周剑萍副局长、姜廉益处长在培训班结束时安排时间与学友会见打招呼并合影。故出现一次培训班有二次合影照的情形。已故的周剑萍副局长当年对急救培训中心的发展倾注心血。她多次嘱咐,上海120要服务好全国,要敢为人先,要当仁不让做好全国的领头羊!她的这些指示给急救培训中心指明了方向!4.关于首届郊县医务人员院前急救专业培训班与首届基层医务人员院前急救专业培训班的一些回忆急救培训中心主要的任务是举办急救医学培训班。举办培训班要设计课程,聘请授课老师,排课表,印讲义招收学员等。其中最难的还是招生。那一年为办班招生可谓煞费苦心。厂矿医务人员急救培训班结束后,就动脑筋下个班从哪儿招生好。某一天,我看到一本卫生局印的医院通讯录。我翻阅到上海有一二百家乡卫生院,我突然眼睛一亮:乡卫生院在农村最基层,它的工作性质与院前急救最接近,我们何不办一期卫生院医务人员急救培训班?我把想法与费主任一说,他完全赞同。于是就拟招生通知,发通知。招到21名乡卫生院医生。于1994年6月9日~6月18日举办了首届郊县院前急救班。学员对教学内容及培训班生活服务等都十分满意,结束那晚会餐,学员们情绪很高,一醉方休。可惜那次不知何故,没有留下合影照,只有一份通讯录。郊县班结束后我又马不停蹄动脑筋办下一个班。当时中心有本电话黄页本,我一看,上面印有上海市许多单位的地址和邮编。我与费主任商量后决定办一期上海市基层医务人员急救培训班,通知重点发大商场、酒店、机场等。结果大获成功,招到了基层医务人员30名。自10月26日~11月7日,也是每周二天授课。10月份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专业培训班。从事急救培训工作的第一年,开了个好局。5.关于第二届全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专业培训班的一些回忆第二届全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专业培训班于1994年10月26日至11月7日举办,出席学员26名,来自15个省区的急救中心、医院及基层单位。当时招生还算顺利。按第一届急救培训班以及市内二个急救培训班通讯录发了通知。当时急救中心党办有本邮政编码书,深绿封面的很厚一本。书按省排列,省会城市等有重要部门的通讯地址和邮编,包括一部分医院的通讯地址和邮编。我就把此书借来按此书上内容发了一部分通知给外地医院,最后回执来了30人,达到理想。那次也不知何故,没有照集体照。这儿头二张是结业典礼那天开茶话会的照片。第三张是1994年11月6日下午参观外高桥港区时与学员的合影照。那时学员参观安排在结束前一天下午,最后一天上午总复习、考试、填评估表,下午结业典礼,茶话会。当年参观内容是外高桥港区、外高桥保税区以及张扬路上的第一八佰伴。外高桥保税区当年不太容易进去,我在港区工作多年,发挥我的优势开了介绍信找保税区办公室老同事钟林富联系终于促成此事。学员在保税区参观,还可买些价廉物美的免税商品带回去,很满意。我来到培训中心头上半年多,一有空就阅读有关院前急救、灾难医学的专著与杂志,在较短时间内熟悉现代急诊医学基本理念,对院前急救专业培训班课程设置也提出了我的建议。如烧伤急救、中毒急救、儿科急救以及常用心血管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等都是我向费主任建议采纳后补充到课表里的。院前急救培训班至此,培训班各方面开始理顺。6.关于95国际灾难与急救医学会议的一些回忆95国际灾难与急救医学会议于1995年4月18日~4月20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会议的国内外专家有500多名,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医学学术会议。当年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参与了会议筹备与组织工作,编撰了《95国际灾难与急救医学会议论文汇编》。会议收到国内论文270多篇,国外论文130多篇。1994年初,有关95国际会议的征稿启事即会议第一轮通知发出。费主任把我的名字也列为联系人。征稿通知发出后,各地论文陆陆续续寄来。我把来稿编号后登记在本子上。会议学术委员会展开过几次审稿会。审稿会专家有王一镗、蒋健、杨涵铭、景炳文、王轩冕教授以及我中心的毛仁忠、费国忠、徐绍春以及我。主要是确定哪几篇列为大会发言,哪几篇分会场交流,哪几篇为列题。在一次会上一军大李宏立教授的一篇文章被大专家们列为列题。我一看,这篇论文是有关提高救灾医疗队生存及救治能力的,特别切合本次会议主题,也特别有价值,应放在大会交流才对。我把我的看法与专家们说了,他们又认真看了这篇论文,认为我说得有道理,就把该论文从列题升格为大会交流。1995年初,费主任等赴旧金山考察院前急救3个月。我把有关工作都承担了下来。每篇论文先做文字修改,交朱纯打印后我校对,再交朱纯打印,国外论文通过传真发过来,收到后交张漫天打印,后我再校对。全部论文打印校对完毕,再编目录。最后交印刷厂。在开会前一周时,我与毛主任去了印刷厂了解印刷进度。印刷厂老板说,4月18日前论文集无论如何出不来。我说,这次会议卫生部长与谢副市长都要来。到时论文集出不来,你承担得起这责任吗?结果16日下午他把印刷好的500本论文集乖乖地送来了。在会议期间,毛主任每晚到我房间与我一起商定第二天的会议日程,常常忙到凌晨一二点钟。我与总务科长乐国栋同志住一房间。他也为了会议代表的生活接待天天忙到半夜后,他说:要把会议接待工作搞好,这次会议开成功了,我们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在全国急诊医学界的地位就上去了!乐科长后来因患癌症去世了,我至今一直十分怀念他!那次会议后李宏立教授被增补进急诊学会灾害医学学组,他与我成了好朋友。全国院前急救培训中心成立暨首届医务人员培训班开学典礼首届医务人员培训班学员名单首届厂矿医务人员院前急救专业培训班结业典礼首届全国院前急救管理干部讲习班开学典礼合影首届院前急救管理干部讲习班结业典礼合影(中间一位是上海市卫生局周剑萍副局长,兼任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主任(已故))首届基层医务人员院前急救专业培训班结业典礼第二届全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培训班学员茶话会第二届全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培训班学员参观外高桥港区合影7.关于1995年举办的3个急救培训班的一些回忆1995年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除了参与筹备与举办95国际灾难与急救医学会议外,还举办了3期急救培训班,并接受卫生部医政司指令,10月份在海口举办了一期《全国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研讨班》。3期急救专业培训班分别是:《第2届郊县医务人员院前急救专业培训班》,3月24日~4月5日举办,出席人数34人;《第3届全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专业培训班》,6月6日~6月20日举办,出席人数43人;《第4届全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专业培训班》,11月28日~12月11日举办,出席人数51名。尤其是第3、第4二届全国急救培训班,给我印象很深。学员学习热情很高,班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很有凝聚力。为了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每期培训班期间培训中心在晚上组织多次舞会,增进了学员间的友谊,活跃了培训班的气氛,彼此留下难忘的美好记忆。8.关于海口全国灾害医疗救援研讨班的一些回忆1995年4月卫生部发布《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9号))。为贯彻卫生部令,卫生部医政司指令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与海南省卫生厅联合在海口市举办一期《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研讨班》。研讨班招生工作、课程设置、教授聘请、讲义编撰印刷等全都由培训中心负责,海南方面负责会务事项。前期我与费主任去海口卫生厅联系洽谈具体事宜。研讨班于1995年10月17日~10月19日在海口举行。授课教授有:蒋健教授、葛绳德教授、杨涵铭教授、赵兴涛教授、李奇林教授等。上海去的有卫生局医政处严世明处长,我中心毛主任、费教授和我都去了。上海宝钢急救中心主任江平也去了。会后组织了环岛参观活动。记得江平及大连急救中心主任也与我们一起参加了参观活动。此次研讨班出席人数,岛外全国代表130多人,海南省代表也有120多人。会议开得比较成功。会前与海南省卫生厅接触时有些小分歧,很快就解决了。9.福州第二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全国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研讨会的一些记忆第二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全国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研讨会于1996年5月25日~5月27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急救中心、各地卫生厅局医政处、各地医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及管理干部18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编撰了研讨会论文汇编。我培训中心参与了会议的筹备与组织工作。主要负责会议通知、稿件征集、论文集编撰印刷、大会授课教授聘请等工作。福州福建省医院负责会务工作。急诊学会邵孝鋐教授出席,葛绳德教授讲授了《烧伤急救》、杨瑞和教授了《多发性创伤急救》。惠小平教授介绍了法国急诊医疗体系SAMU,获得大会好评。惠教授的这篇讲稿没有通过蒋教授而直接交给我们,我们觉得不错就安排了大会交流,个中微妙关系不得而知。95国际灾难与急救医学会议笔者留影笔者在95国际灾难与急救医学会议上作论文交流笔者参与编撰的《95国际灾难与急救医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李宏立教授的论文摘要笔者的论文摘要笔者与李宏立教授在福州全国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研讨会上的合影与邵孝鉷教授(已故)、蒋健教授等的合影与葛绳德教授的合影与杨瑞和教授的合影与惠小平教授的合影与毛仁忠主任、费国忠教授的合影第二届郊县医务人员院前急救专业培训班开学典礼合影第三届全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专业培训班开学典礼第四届全国医务人员急救专业培训班开学典礼全国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研讨班(1995年10月海口)与杨涵铭教授等的合影(199510月海口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研讨班)10.1996年中美合作机械与人工CPR效果比较研究培训班的回忆为配合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与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美国密执安州仪器公司联合开展的机械与人工CPR效果比较研究课题进行,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与美方专家与1996年4月29日~5月15日在上海联合举办机械与人工CPR效果比较研究培训班,分4批对上海市救护车随车医务人员、救护车驾驶员、上海市6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共229名进行机械CPR技术培训,为大规模培训Thumper机操作人员积累一定经验。当年的培训活动盛况空前,与美方专家的合作愉快、融洽,也在上海开创了院前院内大规模合作开展科教研活动的先河。事后笔者撰写有关文章发表于《中国急救医学》杂志。11.关于当年急救培训中心的其他工作当年急救培训中心除承担举办急救培训班及急诊医学学术会议外,还从事其他有关工作。急救培训中心办公室又是上海院前急救杂志的编辑部。一季度出版一期院前急救杂志雷打不动。当年为争取杂志刊号也做了不少努力。1997-1998,采纳培训办张文虎主任建议,在中心领导支持下,培训中心牵头组织上海市急诊医学专家教授编撰出版了急诊医学专著《实用急救学》,可兼作为急救医学进修班和危重病急救专业进修班的教材。在编撰《实用急救学》过程中,张文虎主任因劳累过度患了面神经瘫痪也不休息。笔者负责目录编制、与教授作者的联系以及书稿的文字校对。本专著出版后差错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实用急救学》入选《1998年中国图书年鉴》以及华东地区优秀教材奖。2003年急救培训中心实施了中意合作能力建设项目,举办了急救医学师资培训班与急救管理培训班各三期 ,举办了急救医学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三次,编撰了《中意合作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教材》。那些年费国忠教授主持了急诊医学科研课题多项。徐惠梁副主任医师结合急救培训工作,撰写了多篇有关急救医学培训班课程设置及院前急救疾病谱的论文。急救科科长徐绍春主任医师1995年自美国旧金山考察回来后拟了《院前急救医疗规范》,后每年修订一次,我们培训办都参加讨论,每一次修订最后校对定稿由我完成。《院前急救医疗规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12.有关急救培训中心的一些数据自1993年11月20日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成立到2007年底,急救培训中心举办了急救医学进修班与危重病急救专业进修班共66期 ,培训全国县级以上各级各类医务人员2888名(其中主治医师级占85%以上)。举办急救管理培训班30多期,培训各级急救管理干部1300多名。举办国际国内急诊医学学术会议10多期,包括95国际灾难与急救医学会议、全国灾难医学学术会等高级别的急诊医学学术会议。编撰《实用急救学》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约45万字。编撰《中意合作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教材汇编》。编辑《上海院前急救》杂志20多期。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及《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发表急诊医学论文40多篇。最近30年来,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笔者是这一段重要历史的一名重要见证人和忠诚实践者。自1994年1月18日告别上海港港区到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报到,至2007年底退休,我在上海120从事急诊医学继续教育与急救培训工作整整14年,饱尝了急救培训工作的甜酸苦辣。在上海120从事急救培训工作14年中,我觉得最难忘的还是90年代在上海海宁路68号培训中心原址度过的那几年。那时条件非常艰苦,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许多工作需要理顺,极具挑战性。为了接待半夜前来报到的外地学员,我常常睡在7楼培训中心办公室的地板上,一条席子,一条值班被子;为了丰富学员课余生活,每期培训班要组织学员晚上搞几次舞会与卡拉OK,有时活动晚了误了回浦东家里的公交,我就在办公室打地铺过夜;每期培训班结束带领学友到医院见习及到浦东外高桥港区参观;走路一楼到七楼,七楼到一楼都是一路小跑。记得有一次,我新买来一双牛筋底的皮鞋,不到一周鞋底就断裂了。当年的收入十分微薄,每期培训班忙乎下来,仅报几个加班费和少量带教费(有时因代办购买火车票差错还要赔钱,一期培训班人数越多,购买的火车票越多,赔钱的概率就越高),但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我与全国各地急诊医学同仁学员建立了深厚友谊, 我认识了上百位急诊医学的专家教授,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那些年每天工作充满激情……机械与人工CPR效果对比研究项目培训与美国专家Tim的合影与美国专家的合影笔者撰写的《Thumper机使用技术(机械CPR)培训》发表于《中国急救医学》杂志部分急救医学培训班学员花名册1998年1月参加《实用急救学》审稿会的专家教授们在无锡灵山大佛合影中意合作能力建设项目急救医学师资培训班与急救医学管理培训班的几张合影中意合作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班花名册中意合作能力培训项目上海办公室铜牌辅导学员气管插管意大利急救专家辅导学员气管插管参加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与专家们的合影笔者撰写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纪要ACLS培训班合影ACLS培训班合影笔者主编的中意合作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教材汇编笔者撰写的有关论文发表于《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灾难医学研讨班合影亚太地区公共卫生与急救管理培训班危重病急救专业进修班合影与杨涵铭教授、史以珏教授、王荣升教授的合影(1999年海口全国危重病急救年会)上海市卫生应急救援培训与蒋健教授、杨瑞和教授、王荣升教授的合影给武警消防支队教导队初级急救培训对内急救培训对内培训年终考核急救医学培训班教授们的风范王秀贞教授讲课时的风范杨涵铭教授梁瑞廉教授沈崇欣教授(已故)杨瑞和教授景炳文教授郑乐君教授葛绳德教授杨兴易教授当年在急救中心二楼的急救培训中心办公室在急救中心二楼的培训中心教室为解决部分贫困地区学员住宿费报销难,培训中心设立了简易宿舍,收费低廉丰富的培训班课余生活某晚夜间娱乐活动结束后,在班长提议下与学员合影首届危重病急救专业进修班结束前举办学员座谈会参观外高桥港区全体师生合影参观急救中心分站学员玩得多开心!当年的景象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我国院前急救事业全面启动的初级阶段,全国的院前急救医疗机构不到一百家,而如今全国每一个县都建立了急救中心,这是何等巨大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JICA计划(日本无偿援助项目)是以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的名义申请的(当年外经贸部龙云图副部长给钟厚德主任出了个主意,上海经济实力这么强,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名义申请JICA计划成功的概率小,以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服务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名义申请成功概率大),JICA计划的申请成功,促成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整体搬迁宜山路计划的成功,也迎来了上海120事业发展的一轮大的飞跃。有幸参与这段艰苦而难忘岁月的工作并倾情付出,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在即将迎来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成立30周年的日子里,深切缅怀已故的周剑萍副局长,深切缅怀急救培训中心的老朋友——已故的邵孝鉷教授、王一镗教授、戴行锷教授,深切缅怀长期在急救医学培训班授课的已故的许学霖教授、范维琥教授、沈崇欣教授。格外想念当年曾来我培训中心学习的全国各地的2888名急救医务人员与1300多名急救管理干部!你们都还好吗?急救培训中心的徐老师想你们了!徐惠梁2023-11-01,2023-11-04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