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急救自救 > 中毒自救
关键字:
中毒自救

    字体: | |

苯胺中毒危害科普
原作者: 职业卫生所 中心公卫处 文章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日期:2018-02-01

苯胺(又称氨基苯;阿尼林;阿尼林油)
英文名称:Aniline;Phenylamine;Aminobenzene;Aminophen
理化性质:
分子式C6-H7-N。分子量93.12。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有特殊嗅味,不易挥发。呈弱碱性。相对密度1.02(20/4℃)。熔点-6.2 ℃。沸点184.4℃。蒸气密度3.22。蒸气压1mmHg(34.8℃)。微溶于水,水中溶解度3.4%(20℃); 易溶于乙醇、苯、乙醚、氯仿等。可腐蚀铜和铜合金。与氧化物可发生剧烈反应。


遇热、明火可燃。闪点70℃(闭杯)。自燃点615℃。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值为1.3~11%。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废弃主要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用途及可能接触机会:
是染料工业的最重要的中间体之一,也是医药、橡胶促进剂、防老剂的主要原料,还可制香料、清漆和炸药等。在生产和使用中可接触到此物。
主要毒性作用:
大鼠经口LD50:250 mg/kg;吸入LCLo:250 ppm/4H。小鼠经口LD50:464 mg/kg;吸入LC50:175 ppm/7H。兔经皮LD50:820 uL/kg。
人吸入0.3~0.6mg,1h无影响;儿童经口的最低中毒剂量为3125mg/kg。人口服最低致死剂量:350mg/kg。外文资料中报道最小致死量为1g,半数致死量对人一般认为是15-30g。有志愿者一次摄入15mg的剂量,未见任何影响。
苯胺主要毒性是使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产生缺氧和形成赫恩滋小体从而产生溶血性贫血。造成机体各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脏器的损害。
苯胺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入体。液态的苯胺经皮肤吸收率要比蒸气约大1000倍。
苯胺进入体内经芳香环的羟基化作用转化为对、邻、间氨基酚、苯氨基磺酸及乙酰苯胺,最后由尿排出。
临床表现及诊断:
急性中毒:
1、高铁血红蛋白症。其缺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血中高铁血红蛋白(MHb)浓度在10%-15%时,颜面、口唇、耳廓、指(趾)甲已出现紫绀但患者可不出现自觉症状。MHb上升至20%-30%时,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动过速,已属轻度中毒表现。若MHb达30%-50%时,紫绀明显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反应迟钝、嗜睡,并有泌尿刺激症状,若MHb上升至50%以上,除出现全身紫绀外,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窘迫、各种心率失常、心电图出现T波S-T段改变或有传导阻滞,严重者发生急性循环衰竭、缺氧性脑水肿、昏迷、抽搐而死亡。
2、溶血性贫血。多发生于中毒后2-3天。常有乏力、畏寒、腰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重者发热、红细胞与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尿颜色也逐渐加深,并可出现溶血性黄疸和肝损害。
3、肾与膀胱损害。中度中毒常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轻度血尿。若发生严重溶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少尿、管型尿,甚至无尿。肌酐和尿素氮可升高。但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较罕见。
4、肝损害。一般中毒后3~5天出现肝区痛、肝大、压痛、黄疸、血总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尿胆原、尿胆素阳性。但肝功能异常多为可逆性的,一般2-3周可恢复正常。
5、尿中对氨基酚增高和血赫恩滋小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6、尿中对氨基酚增高。对氨基酚是苯胺在体内代谢的终末产物,其含量增高与苯胺吸收量密切相关,故不仅有诊断意义,对吸收量及中毒程度也有预测意义。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类神经症和自主神经紊乱,以及溶血性贫血和湿疹、皮炎等
处理:
一般处理: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立即脱去污染衣服,并注意保暖。若皮肤污染时,则可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严密观察患者情况,有紫绀时,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积极治疗中毒患者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以及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

文章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