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关键字:
行业快讯

    字体: | |

浙江“医联体”:领跑全国医改
原作者: 记者 张苗 通讯员 王莹 文章来源: 浙江在线 发布日期:2017-12-21
关键词:医联体

 在位于舟山群岛的岱山县城,经历了产前大出血的小黄因为手术及时,安度险关;在安吉县中医院,突发脑梗的老夏,躺在手术床上,医生给他做静脉注射溶栓治疗……
小黄和老夏原本都需要离家来杭,接受治疗。如今他们不用到处奔波,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大医院级别的技术和治疗。这正是“医联体”建设为全省各地患者带去的实实在在的看病效益。
从全国范围来看,“医联体”只是一个推行不到一年时间的新词,而对于浙江来说,这是一个已经持续了5年、成效颇丰的医改措施。
要怎么解决基层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医联体”就是在全国医改中浙江的一种新尝试。
去年12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将浙江的“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今年4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医联体建设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家行动”。
截至今年10月底,浙江已建成不同类型高水平医联体共526个,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个“全覆盖”:三级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全覆盖”,三级医院参与率100%;医联体对县级医院辐射“全覆盖”;县级医疗资源对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医联体的发展,就是为了提高各地区医院的医疗水平,让老百姓放心在基层看病。不论是在海岛县城,还是在深山村庄,浙江人总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紧密型医联体:
在“双下沉、两提升”紧密合作办医(全面托管、重点托管、专科托管)基础上,完善医联体章程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技术、人才、信息、资产和文化等更为紧密的纽带关系,构建具有一定规模、学科优势鲜明、区域辐射能力较强的紧密型医联体。
逐步实现医联体内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医保支付和统一信息平台,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纵向型集团化管理模式,推进更高层次的医疗集团建设。
●县域医疗共同体(简称医共体):
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县域医共体,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每个设区市各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在此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开。
●城市“1+X”医联体:
在城市主城区,以1家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为核心,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城市“1+X”医联体。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具备条件的可探索建立医联体医保打包支付政策等。
●专科联盟:
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联合体。以1所或多所协同的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为牵头单位,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区域内若干特色专科联盟,通过专科重大疾病救治能力的提升,带动医疗机构整体发展,形成补位发展模式。
●远程医疗协作网:
由牵头单位与协作合作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流动,提高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大力推进面向基层、海岛和偏远山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强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浙江122家县级医院与54家省、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已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成为城市医院的分院。如,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浙医二院长兴院区、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省人民医院海宁分院、浙江医院平湖分院、浙江省中医院安吉分院、省立同德医院仙居分院等。
在省级医院的帮扶下,浙江省县级医院的业务水平明显加强,危重症病人诊治及急救能力得到提高;微创技术全面普及,达到数万例;平均每家合作办医的县级医院建立专科、亚专科4个以上。
第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目前已累计建成县域医共体218个。县域医共体旨在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分配、医共体内人员正常流动、就医秩序合理规范,也是新时期对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重构、管理运营机制的重构、服务模式和诊疗秩序的重塑,是新时期县域综合医改的核心。
第三,推动城市“1+X”医联体建设。
累计建立城市“1+X”医联体158个。如浙江大学衢州高水平医联体改革示范区的建立,让当地百姓不出县乡,便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是浙江医改质的飞越。
第四,启动特色专科联盟建设。
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区域专病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建设特色专科联盟13个。如,由浙大一院牵头成立全省消化病联盟、省人民医院牵头组建康复专科联盟、浙江医院牵头组建浙江省老年病专科联盟、省立同德医院牵头组建精神病专科联盟、市中医院牵头组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科联盟等,形成了涵盖城区、郊县、山区、海岛的纵深联合网,逐步实现由“急、难、疑”诊治到慢病管理,再到康复、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构架体系。
第五,促进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流动,提高可及性。基于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的10余个远程医疗协作体已在为城乡居民全面提供健康和医疗服务。如,舟山群岛网络医院共设立5个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下联52个远程医疗服务站点,服务网络已覆盖了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具备远程专家门诊、远程临床会诊、远程影像(心电)诊断等六大服务功能,有效地解决了海岛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分散、共享性差和居民看病难、看病综合成本高等突出问题。
浙江医联体发展路线
2012年,浙江省委就做出“双下沉、两提升”重大决策,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补齐民生短板。
2013年,之后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省级医院和基层医院。
2014年,下发《浙江省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考核办法》(试行),量化评价指标,明确效果指数。
2015年,浙江将“双下沉”列为省委2015年重点突破改革项目,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城市医院人、财、物的有效下沉。
2017年,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高水平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2017年要建立完善有效运行的高水平医联体模式,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依次梯度下沉。省医改办印发《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11个市各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
2020年,高水平医联体政策体系将更加完善、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