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关键字:
行业快讯

    字体: | |

专家称新疆湿地被毁等问题造成禽流感传播
文章来源: 新浪网 发布日期:2006-01-25
二00五年,禽流感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之一。有专家分析,正是候鸟与人的隔离带――湿地被毁、防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使得候鸟成为这场灾难的元凶。   此间今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刊发有关专家的专访,对二00五年新疆九起禽流感疫情的发生进行了追踪。 这篇题为《新疆禽流感“追凶”警示录》的文章称,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是一个人工水库,周边有三十平方公里的湿地。这块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二00五年新疆发生的九起禽流感疫情发生地点无一例外都在水域湿地附近。   十多年来每年春秋季节都要来这里观鸟的新疆观鸟会召集人王传波说:“青格达湖的湿地正在萎缩。”   就在王传波每年都去的那片湿地保护区,保护区负责人介绍,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已经有五千多亩湿地被开垦。去年,附近的村民再次计划开垦三千亩湿地,在保护区的多次干预下,这个计划才被搁浅。   早在禽流感来临之前,就有专家指出,候鸟的生存空间已过多被人打扰、挤占,这一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将面临禽流感暴发的危机。   专家们认为,迁徙的候鸟是一个禽流感病毒的大贮存库。虽然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村民务农、放牧时将病毒带给家禽的,但专家都认为此次疫情与人挤占候鸟的生存空间密切相关。近年来,人类活动和候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频繁地交织在一起,缓冲区域已不存在,家禽也失去了应有的保护屏障,人与候鸟的频繁接触加剧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谷景指出,禽流感病毒在候鸟间一直存在。尽管目前禽流感传播途径还不明确,但湖泊、湿地对人类与候鸟之间却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对湿地的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   文章最后说,湿地的保护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最近就有新疆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议,政府应该将湿地保护纳入水源保护之列。
文章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