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做足措施防禽流感
文章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日期:2005-10-03
所有进口活鸡须附健康证明书
休市清洁日是特区政府应对禽流感的其中一项有效措施。从1997年至今,香港共暴发了4次H5N1禽流感。在过去几年间,特区政府已推行了包括注射疫苗、进口管制、分隔政策以及全面宣教等一系列措施,目的在于控制病毒源头和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增强市民对禽流感的防范意识。而有关措施行之有效,2003年3月至今,香港再没有发生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的个案。
特区政府规定,由2004年1月15日起,市面上所有进口及本地活鸡都必须已接种疫苗。所有从内地进口的活鸡必须来自内地主管当局认可的注册农场,每批进口活鸡都须附有健康证明书。特区政府方面将查验每批进口活鸡、测试进口活鸡的抗体水平,并在适当情况下抽样测试鸡只是否受感染。
香港本地农场则受到更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限制,所有本地农场都须安装防雀设施,以防止禽流感经由野生雀鸟及候鸟传播。至于水禽,由于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带菌者,香港所有活水禽都必须中央屠宰,并禁止在零售点出售。为防止不同类型禽流感病毒混合后变种,特区政府规定,从农场到零售店,都须将活鹌鹑与活鸡分隔,而不同种类的鸡只在售卖时也应分隔存养。
如今,特区政府方面正在着手推行“人鸡分隔”政策。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建议推行分区屠宰计划,设立分区屠宰中心宰杀活鸡,今后所有活家禽都只可以经分区屠宰中心屠宰后才送往零售点,以断绝市民与活鸡接触的机会。
特区政府还特别重视对公众的宣传教育,通过传媒新闻、广告、海报及专设网站等形式,向公众介绍有关禽流感防范措施,而且还针对医护人员、业界人士、教师学生以及游客等不同人群,分类制作不同的宣传单张,做到“有的放矢”。
三级预警为应变
去年底,特区政府制订了一套针对禽流感的预警应变计划,共分成戒备、严重和紧急三个级别,以应对周边或者本地禽流感的暴发。该套应变计划由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制定,采用类似对付SARS的应变机制。如果香港境外经证实暴发禽流感,或者出现人类感染禽流感个案,当局会激活“戒备”级别;如果香港境内出现禽流感个案,就会激活“严重”级别,这可能要销毁香港所有的鸡,并采取隔离措施。
一旦香港或外地出现人传人的新型流感,或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会暴发大规模传染流感,香港会进入“紧急”应变级别,加强港口的卫生措施,动用储备的抗病毒药物。假如多个群体受感染而暴发流行疫症,可能造成大量死亡,甚至医护系统不胜负荷,当局就要中断运输、公用服务和商业活动,以延缓疫情,争取时间制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