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方式已经确定
文章来源: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 发布日期:2005-10-03
纽约路透9月16日报道:据9月1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报告,通过晶体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人员已经在分子水平上明确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是如何与其细胞受体结合的。该发现有助于抗病原体疫苗的研制。
之前的研究报道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是非典型肺炎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的细胞受体。更特别的是,该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可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肽酶结构域相互结合。
在最近的研究中,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的Stephen C. Harrison博士及其同事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表面是凹型的,正好可以容纳肽酶结构域的一个部分。进一步研究阐明了RBD中的一个简单的氨基酸是如何能够影响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的感染力并允许病毒在物种内和物种间进行传播。
研究人员总结道,“RBD的结构提示我们在抗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制作酶切二硫键稳定RBD的方法随其用途不同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