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接连发生女性自杀事件 专家细析自杀心理
文章来源: 金华新闻网 发布日期:2005-08-09
新华网浙江频道8月9日电
双龙山路惊现女尸
8月6日早晨,婺城区罗店镇鹿田村往东北约200米的山路旁草丛中,发现一具女尸,警方接警后,金华市公安局派出的法医会同婺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迅速赶往现场。
盘前村一位目击村民说:“上午8时多,我从家里出来准备到山上干活,在往仙瀑洞方向一个岔路上,我看到一个女的躺在地上,像熟睡般地侧卧。再一看,已经死了。旁边地上还有两个塑料瓶,都盖着盖,一瓶是甲胺磷农药,一瓶是农夫山泉的田园混合饮料。”他随后向警方报警。
她的眼睛睁得大大
当天上午9时许,双龙派出所所长严卫星接警后带人上山察看,现场位于一个罗电线鹿田公路往盘前村方向公路道班的山路上,死者是一个30多岁的女性,穿着整洁,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已经死亡多时,因为天下着大雨,皮肤有点发胀。经法医检验,甲胺磷塑料瓶被打开喝掉一点儿,鉴定结论为“自服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中毒死亡”。
严卫星告诉记者,死者并没有留下太多的遗物,一只遗留在现场的女式背包里只有一张身份证的复印件、一只科健手机,还有一些零钱。
手机里都是劝她的话
办案民警说,当时的手机是关机的。当天下午1时许,民警将手机开机的时候,一个电话马上打了进来,急切地问:“你在哪里?”过一会儿,手机就没电了。再一联系,这位打电话的男子正是死者的弟弟。民警发现手机里有许多短信,除了生意往来的资讯之外,都是家人劝她“想开点,回来吧”之类的话。
原来,死者的弟弟发现姐姐离家出走后,一直在打姐姐的手机。而姐姐曾在一天前来到双龙,让他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当他从民警口中得知姐姐的死讯后,立即来到双龙。
发现姐姐的尸体后,弟弟泣不成声,喃喃自语:“她就是想不通啊!”据严卫星转述死者家属的话说,死者在8月4日曾经来过双龙,后来还回过家。第二天,她又不见了,悲剧终于发生了……
死者身患心肌炎多年
民警说:“家属办完认尸手续后,叫了殡仪馆的车将尸体拉走了。死者的弟弟说,父母亲还在痴痴地寻找自己的女儿,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年迈的父母。”
据知情者介绍,死者姓洪,是金东区澧浦人,今年35岁,身患心肌炎多年,几天前刚刚作了化验。据了解,死者还留下一个10多岁的孩子,丈夫在广东做生意,得知噩耗后已经赶回金华。
姑娘在浦阳江畔自杀
无独有偶,8月3日,一位读者在去上班途中向记者报料:浦阳江浦江县汽运中心段发现一名女尸,是一位身着牛仔裤的年轻姑娘,年纪在20岁上下,手上还攥着一把宾馆钥匙,据说是某宾馆服务员。有许多人在围观,警方正在调查。
浦江县公安局一位警官向记者证实确有此事,经法医解剖鉴定,这位姑娘系自杀身亡,但其他细节警方不便过多透露。
专家细析女性自杀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的农村女性夏天在双龙洞景区自杀的并不鲜见,自杀的女性基本上都存在抑郁症。
到底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让年轻的女性走上绝路呢?昨天,记者请教了金华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我市心理卫生与精神医学专家张载福。
张载福告诉记者,近年来自杀率确实呈现高发的趋势,但增长的幅度并不大,人们感觉上的高发和实际上的高发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因为现在的新闻传播频率很高,如果有人自杀特别是女性自杀的话很多人都知道了。其实在国外发达国家,男性的自杀率比女性要高得多,但在我国,确实是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得多,这是个非常复杂的原因。
首先在生理上,中国的女性在社会分工上被要求和男性平等,但生理上却存在个体差异。“一方面15岁~34岁的女性总觉得生活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城市女性在人际疏通的渠道上比男性少,特别是一些白领容易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其次,感情问题是造成女性心理困扰的最大因素,因为个性特征的差异,各方面的压力对女性来说会更大。“比如婚外恋、比如失恋,男性和女性要承担的痛苦是有很大不同的。”
再有是因为一些女性容易对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产生模仿,不自觉地给自己的压力灌输“命苦”、“一了百了”等归因理论。
出现心理危机咋办
女性朋友出现心理危机怎么办?张载福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要跳出自己看自己,及时脱离情绪的现场”,然后寻求家人、朋友以及专家的帮助,积极地认知自己的心理危机。“亲友应该特别重视易自杀者的行为征兆,社会要建立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把心理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 作者:石磊 胡卫林